簡介
潼關十二連城,又名烽火台,俗稱墩台,位於距潼關縣城東約3公里的禁溝兩岸。禁溝北起禁溝與潼河交匯處,南至秦嶺蒿岔峪口,南北長約15公里。溝底經過長期山水沖刷,形成寬30米的平坦斜坡道,成為通往潼關城右側的一條軍事要道。自唐朝以來,各個時期為了潼關的安全,在禁溝西岸,分築方形土台12個。土台底邊長11米,寬10.5米,高7.6米,夯層9-14厘米。土台四周均有唐至明、清的瓦礫片。這些設施,屬於防禦性的軍事堡壘,由於與潼關縣基本相連線,故稱十二連城。
潼關十二連城又名烽火台,位於距潼關縣城東約3公里的禁溝兩岸,自唐朝以來,各個時期為了潼關的安全,在禁溝西岸,分築方形土台12個。這些設施,屬於防禦性的軍事堡壘,由於與潼關縣基本相連線,故稱十二連城。
在鄂爾多斯高原東部,準格爾旗北端的黃河南岸,還有一座可以媲美統長城的古城遺址——十二連城,殘垣斷壁之間,隱約可以想像它當年的雄偉,城連城,郭套郭,共有1...
簡介 市情 歷史 自然氣候 文物古蹟十二連城位於陝西省陝西省潼關縣境內,是建在禁溝西沿用於通訊報警的古代軍事設施。在古時,它與北邊的潼關故城、南邊的秦嶺以及眼前的禁溝共同組成了一條“飛鳥不...
歷史沿革 建築結構 史書記載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
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潼關故城 地理環境 經濟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
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潼關故城 地理環境 經濟在鄂爾多斯高原東部,準格爾旗北端的黃河南岸,還有一座可以媲美統長城的古城遺址——十二連城,殘垣斷壁之間,隱約可以想像它當年的雄偉,城連城,郭套郭,共有1...
簡介 市情 歷史 自然氣候 文物古蹟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
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潼關故城 地理環境 經濟潼關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潼關縣北,北臨黃河,南踞山腰。《水經注》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始建於東漢建安元年(196年)。潼關是關中的東大門...
交通信息 歷史沿革 潼關故城 地理環境 經濟禁溝與十二連城,是陝西潼關南面一條南北走向的天險深谷。它南起秦嶺蒿岔峪口,北至明清潼關城南約二公里處之石門關(即今王家園附近),長達15公里。禁溝對潼關...
簡介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