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潤豐樓全貌](/img/1/b1e/nBnauM3XwczN0kDMxgjN2ADM4QTM0EzNzITNzQTNwAzMwIzL4YzLxc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潤豐樓始建於清道光年間,以二進二環圍為建築布局,坐北向南,面積1846平方米,直徑48.5米,周長152.5米,樓高10.52米。為二層半,二進一天井,全樓皆以黃泥土夯成,外抹貝灰,共有房屋29間,公用井一口,廣場中間辟有八卦形地埕,樓外圍還建有司馬第、儒林第、調琴齋、
廣業軒,該樓小巧玲瓏,結構緊湊,是饒平縣眾多客家土樓較有影響的一座。
人文歷史
潤豐樓雖歷經滄桑,但現保護較為完好,有較高的歷史、藝術、科研價值。
作為典型的客家民間建築,潤豐樓見證了 客家人在饒北的艱苦奮鬥史。潤豐樓是最富於書香氣息的饒北客家土樓,它深深滲透著饒北客家人為改變命運而努力讀書的傳統。潤豐樓歷代人才輩出,清代出了兩位秀才。現代潤豐樓更是人才薈萃,有知名教授 詹安泰、 詹伯慧父子,有醫學博士詹世芳、詹中正父子;有曾任中央經委辦公室主任的詹偉烈和曾任饒平縣長、上饒中學創辦人的詹競烈兄弟;還有曾任饒平四中校長的詹天泰和旅泰華僑學者詹力泰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