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曾發出預告,按照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IERS)發出的公報,由於地球自轉變慢,協調世界時(UTC)在2005年底實施一個正閏秒,即增加1秒,所有的時鐘都撥慢1秒。對應到台北時間,就是要在2006年元旦上午7時59分59秒與8時0分0秒之間人為地加入一秒以“撥慢”時間。據科研人員介紹,科學上的時間計量系統有兩種,即“世界時”和“原子時”,世界時是基於地球自轉的一種時間計量系統,原子時是基於原子物理技術的一種更加均勻的時間系統。由於兩種時間尺度速率上的差異,一般來說1~2年會差1秒。我們日常生活所用的時間是協調世界時,它是一種折衷的時間尺度—用原子時的速率,而在時刻上逼近世界時,所用方法就是“閏秒”,也就是協調世界時和世界時之差即將超過±0.9秒時,就對協調世界時作一整秒的調整。
影響原因
由於地球自轉變慢而引起2005年底協調世界時和世界時之差即將越限,因此,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日前宣布此次閏秒:即全世界在格林尼治時間2005年12月31日23時59分59秒(台北時間2006年1月1日7時59分59秒)這一刻統一撥慢一秒。
對於普通人來說,一秒鐘的快慢也許無所謂,但是在全球一體化、信息化時代,全世界在經濟、科技、社會發展等方方面面都需要統一的、高精度的時間標準。高精度時間用戶無需為準確對時擔憂。屆時,用戶可通過國家授時中心授時系統發射的無線電時間信號,自動進行閏秒對時。
1958年以來,國際地球自轉服務組織已經發布過32次閏秒公告,且都是正閏秒(時鐘需撥慢1秒),反映了地球自轉長期變慢這一趨勢。
調整歷史
1998年底調整過一次;
2008年12月31日調整過一次;
2012年7月1日早8點,協調世界時(UTC)時間2012年6月30日午夜,加一閏秒(即台北時間2012年7月1日早8點),當天23:59:59的下一秒記為23:59:60,然後才是第二天的00:00:00;
2015年7月1日調整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