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詞目
拾芥
解釋
1、同“拾地芥”。比喻取之極易。
2、吸引芥草。明,周履靖《群物奇制》:“磁石引針,琥珀拾芥。”
詳細釋義
典源
![《漢書》](/img/2/ca6/nBnauM3XyQjMyYzNwMjN5EDM3QTMzEzM1ETOzQTNwAzMxAzLzYzL2U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譯文
夏侯勝為人質樸剛正,平易近人而沒有威儀。朝見宣帝時稱宣帝為君,又在宣帝前對同僚以字相稱,這些做法都是不合禮儀的,但宣帝反而因為這些而對他更加親近信任了。有一次夏侯勝被接見後,出去把宣帝的話告訴別人,宣帝聽說後就責備夏侯勝,夏侯勝回答說:“陛下說得很好,所以我就宣揚它。堯的話散布於天下,至今仍被誦讀。我認為這些話可以傳頌,就傳布開了。”朝廷上海次有大事情要商議時,因為宣帝一直知道夏侯勝很率直,宣帝就會對夏侯勝說:“先生您儘管直話直說,不要因為以前的事而有畏懼之心。”夏侯勝再次做了長信少府,又升任太子太傅。他受宣帝詔撰寫《尚書》、《論語說》,賜給一百斤黃金。夏侯勝九十歲時在任上去世,被賜給墓地,安葬在平陵。太后賜予他二百萬,並為夏侯勝穿了五天孝服,以報答師傅之恩,儒者引以為榮。以前,夏侯勝講課時常對學生說:“儒者最怕不懂經術,經術如果能通曉了,要取得高官就像撿起地上的小草一樣簡單。學經不精,還不如回家種地。”釋義
“勝每講授,常謂諸生曰:‘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苟明,其取青紫如俛拾地芥耳。’”青紫,古時公卿服色。借指高官顯爵。後以“拾地芥”比喻取之極易。亦作“拾青”、“拾芥”。用典示例
《文選·任昉<天監三年策秀才文>之二》:“輜軿青紫,如拾地芥。”劉良註:“取之易如拾地草也。”《資治通鑑·唐高祖武德元年》:“憑藉國威,取王世充如拾地芥耳!”胡三省注引顏師古曰:“地芥,謂草芥之橫在地上者;俯而拾之,言易而必得也。”唐,薛逢《鄰相反行》:“涉書獵史無早暮,坐期朱紫如拾青。”
唐,柳宗元《為裴中丞伐黃賊轉牒》:“事同拾芥,力易摧枯。”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二:“以汝材力,三百萬亦如拾芥,三錢何至於是。”
清,鄒容《革命軍》第二章:“滿人中有建立功名者,取王公如拾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