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手繪摹本的方式,將《凌煙閣功臣圖》、《洪武開國勛臣圖》和《雲台三十二將圖》合集出版。 一、這三捲圖譜的形成
人物像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岩畫,人物畫中最難的肖像畫,最早見於《尚書·說命上》的記載。說商武丁為了聘一名奴隸為相,又恐不合官制,推說夜夢上帝賜良弼,依描述畫立像廣求於天下。郊野有個築牆的人奇像,遂引以為相,賜名傅說。《說苑》記載了東周,齊敬君為齊王繪九重台,畫妻像立於對面以解相思之苦,齊王見其妻美,出金百萬而納之。存世的最早的肖像畫實物是長沙楚墓出土戰國時期的《馭龍圖》和《夔鳳圖》。其運筆用墨表現了中國白描在戰國時的成熟。《漢書·李廣蘇建傳》載甘露三年,單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圖畫其人於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共十一人。《論衡》中說:宣帝之時,畫圖漢列士,或不在於畫上者,子孫恥之。“有功名圖麒麟”之說,時人視麒麟閣畫像為表彰功勳的最高形態。東漢明帝永平時,顯宗追感前世功臣,乃圖畫二十八將於南宮雲台,其外有王常、李通、竇融、卓茂合三十二人。貞觀十七年二月二十八日。下詔曰:自古皇王。褒崇勛德。既勒名於鐘鼎。又圖形於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閣著其美。建武功臣。雲台紀其跡。司徒等二十四人。宜酌故實。宏茲令典。可並圖畫於凌煙閣。庶念功之懷。無謝於前載。旌賢之義。永貽於後昆。由閆立本依實人大小畫稿,陰刻於石壁。傳有拓本殘片於世。乾隆年間布衣上官周夫頌古人詩讀古人書,想見其人而不得見,誠千古之恨事也。少時工寫人物,常摹仿有明一代開國勛臣,凡四十四人,藏弆篋者久之,無歲月侵尋。由此形成了人物畫中,功臣圖譜。然隨歲月流失,南宮雲台不復存在,凌煙閣毀於戰火,原圖失佚,幸有康熙年間刑部主事劉源,繪唐凌煙閣功臣像,鐫刻傳世。復有道光年間張士保集成雲台三十二將圖,雖有因襲前人之嫌,仍不失以為善舉。儘管這套本以肖像出現的圖譜已與肖像相去甚遠,然在人物畫中,仍不失其重要地位。 二、重新摹繪的原因 原圖為版刻作品。首先是單色雕版印刷會使墨色損失殆盡,墨稿的濃淡、輕重、乾濕韻味全無;其次墨稿經鐫刻對筆意的增損,最主要的振顫以及轉折、提按、粗細的變化是再優秀的刻工也難以完整地表現的;再經數次翻刻、版漲木縮等更加劇了與原作的差別;還有載體變色、殘損。為了使更多的人看到這么優秀的文化遺存,很多人採取了最先進的現代化手段,經掃描、計算機修版、去底、提線從而獲得了清晰的線稿。但是由於使用計算機的現代人已遠離毛筆,對於筆意不甚了了,經由現代電腦修圖的圖稿,已使原圖面目全非,僅僅剩下了形的一個空殼而已。文物是珍貴的,也是脆弱的。以雲台三十二將為例:功臣圖懸於雲台閣,雲台閣在南宮,南宮就在東都洛陽。然而皇宮現在的位置仍不能確定,南宮的位置也就不能確定。三十二將圖失佚,也在情理之中。即使是後世的摹本刊行,因當時的技術條件,不能完全地表現藝術作品。如今印刷完全具備了再現藝術作品條件,而母本又殘損不能錄入了。為了使這么寶貴的畫譜復生,迫不得已採用最笨的方法,用晌拓法逐筆摹寫。無超越古人之心,有再現輝煌之意。這僅僅是一種倒行逆施依刻本復原墨稿的艱苦工作。 三、手繪摹本的作用 中華文化有別於其它文化的外在表現即文具——生紙和毛筆,天才地創造了全民族的線的表現形式。而今往往在強調民族性的同時,由於文具的趨同,絕大多數的現代人已經不能用毛筆在宣紙上隨心所欲地畫一條線了,線描內在的民族性支撐正在丟失。這套圖譜如果對於二維的設計有所幫助;或者在製作過程中,如浮雕的運刀轉折有借鑑作用,能表現出是幾千年中國人運筆用墨風韻的話。這一份辛苦就是值得的。 於圖旁附文,古人多以贊文。四字一句,簡單明了,以助讀圖。源於虞舜的祭祀,合樂以贊,相當於詠唱的歌詞;直到司馬相如,贊文成為一種以讚美為主的文化體裁。經歷代沿革,圖贊已成為以繪畫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圖文並茂的中華傳承圖譜史的最重要的構成。本書配文沒有採用贊文的形式,而是基於《後漢書》《舊唐書》和《明史》作了縮寫,未加潤色。對於知道古代那些事,那些人或多或少有些幫助。讀者,特別是工藝美術工作者在使用本圖譜時,可以很方便地依需要運用贊文的形式,使每幀圖文演變為圖贊的形式。對於學習人物白描技法是較好的範本,尤其是明代部分表現最充分,運用了各類白描方式。對於工藝美術行業來說,它只是一本圖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