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起源
漳州貝雕,中國福建特色商品文化特色產品。明代後期,隨著漳州
與海外貿易往來的興盛,形成了以漳州為中心,以外銷為初始目的並為外銷所推動的民間牙雕產業。
據《漳州府志》介紹,漳州人曾以進口的象牙雕成仙人像等,以作賞玩。這些仙人像的耳、眼、四肢、軀幹都十分逼真。海澄工匠所刻的象牙雕品相特別好,工藝水平也比較高,為漳州貝雕的形成發展崛起起到了很大作用。
主要產地
漳州貝雕的主要產地在平潭、東山、福鼎、霞浦。平潭貝雕因材施藝,並力求形、紋、色的融和;東山貝雕以貝堆盆景為主;福鼎貝雕與漆器結合;霞浦貝雕則以貝貼畫為主,都各具特色。
東山縣藝人以海柳、貝殼、魚骨、海螵蛸製成的工藝品,很有地方特色。
收藏價值
同樣,明清時期,漳州人還進口犀牛角,刻為犀角杯、觀音像、布袋和尚等,作為外銷和國內權貴把玩的珍品。現存的明清犀角雕作品已價值不菲,有的作品可值數十萬元。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詔安縣角雕工藝廠以牛、羊角為材料,經剖開、模壓、磨刻、拋光、貼上等工序製成的角雕工藝品,如玉石般晶瑩剔透,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美譽海內外
海柳是珊瑚的一種,其質地堅韌、色澤滋潤,具有水滲不腐、火焚不損等神奇特點。虎斑海柳是海柳中的極品。東山島的能工巧匠多把海柳精雕細琢為菸斗等高檔實用的藝術品,並多次被選送參加全國工藝美展和“廣交會”展銷,倍受中外客商讚賞。
藝人以貝殼為原料,經車、剪、磨、刻、粘等技法,塑造出色彩斑斕、造型奇特的貝雕工藝品,妙趣橫生,雅俗共賞。東山縣工藝美術廠的貝雕作品曾獲福建省二輕廳頒發的“創新獎”,貝雕產品遠銷日本、泰國、新加坡、敘利亞等國。
海螵蛸是烏賊魚骨,經去硬背、洗淨、漂白等工序後,再精雕細刻,配以畫框和深色襯底,題款鈐印,十分雅觀,令人讚嘆稱絕。東山海螵蛸雕的作品曾人選全國和省級工藝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