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陰文廟

逮弘治,嘉靖,萬曆年,迭又重修,幾經修建,規模宏偉至崇禎十年(1637年),毀於兵禍,僅存大殿、戟門。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秋,漢陰中學校址,始在文廟隔壁的馬王廟。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由於學生人數增多,校址遂移至文廟,大成殿作了學校大禮堂,其餘房舍,幾經拆除新建,發展到現在的規模。

漢陰文廟,在陝西省漢陰縣城內東大街,座北朝南,是縣城最大廟宇之一。
漢陰文廟,始建於明洪武壬子年(1372年)至永樂年間又重修。逮弘治,嘉靖,萬曆年,迭又重修,幾經修建,規模宏偉至崇禎十年(1637年),毀於兵禍,僅存大殿、戟門。欞星門,崇禎十二年(1639年)知縣張鵬翱,重建兩廡及名宦、鄉賢祠;清順治初約(1645—1648)年間,知縣馬朱麟對正殿進行了改建。康熙、雍正、乾隆、嘉慶時,添建補修,規模大備。到光緒十六年(1890年)通判黃國鈞,在原有基礎上,巍然大規,直保存到民國。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秋,漢陰中學校址,始在文廟隔壁的馬王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由於學生人數增多,校址遂移至文廟,大成殿作了學校大禮堂,其餘房舍,幾經拆除新建,發展到現在的規模。半個多世紀以來,為縣上培育了大批棟樑之材。今文廟,僅存大成殿,為縣重點保護文物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