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書疏廣傳

《漢書·疏廣傳》出自《漢書》(卷七十一 雋疏於薛平彭傳 第四十一),東漢班固著。

原文:

疏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也。少好學,明《春秋》,家居教授,學者自遠方至。征為博士太中大夫。地節三年,立皇太子,選廣為少傅;數月,徙為太傅。廣兄子受,好禮恭謹,敏而有辭。

宣帝幸大子宮,受迎謁應對,及置酒宴,奉觴上壽,辭禮閒雅,上甚歡說,頃之,拜受為少傅。太子每朝,因進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父子並為師傅,朝廷以為榮。在位五歲,皇太子年十二,通《論語》《孝經》。廣謂受曰:“吾聞‘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今仕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懼有後悔,豈如父子歸老故鄉,以壽命終,不亦善乎?”廣遂上疏乞骸骨,上以其年篤老,皆許之。

廣既歸鄉里,日令家共具設酒食,請族人故舊賓客,與相娛樂。數問其家金余尚有幾所,趣買以共具。居歲余,廣子孫竊謂其昆弟老人廣所愛信者曰:“子孫幾及君時頗立產業基阯,今日飲食費且盡。宜從丈人所,勸說君買田宅。”老人即以閒暇時為廣言此計,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以共衣食,與凡人齊。今復增益之以為贏餘,但教子孫怠惰耳。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者,眾人之怨也;吾既亡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又此金者,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故樂與鄉黨宗族共饗其賜,以盡吾余日,不亦可乎!”於是族人說服。以壽終。

譯文:

疏廣,字仲翁,東海蘭陵人。他自幼勤奮好學,深明《春秋》,在家鄉教授子弟,求學的人有些來自遠方。後被徵召做博士太中大夫。地節三年,(漢宣帝)確立皇太子,選拔疏廣擔任太子少傅,幾個月後,調職為太子太傅。疏廣哥哥的兒子疏受,研讀禮經,謙恭謹慎,思維敏捷且有口才。

宣帝駕臨太子東宮,疏受拜迎進見,應答宣帝的提問,宣帝非常高興。不久,朝廷授給疏受太子少傅的職務。太子每次朝見皇帝時,太傅疏廣在太子前引導,少傅疏受在太子後跟隨,叔侄倆一起擔任太子的老師,朝廷引以為榮。皇太子在位五年,已經十二歲,通曉了《論語》、孝經等。疏廣對疏受說:“我聽說‘知道滿足的人不會受羞辱,知道停止的人不會有危險’,‘一個人一旦功成名就應及時隱退,這是天意常規’啊。現在我們的官俸已達二千石,官居高位,名聲樹立,到這時仍不想離開,將來恐怕會後悔的,倒不如我們叔侄告老引退榮歸故鄉,頤養天年終老此生,這樣不也是大好事嗎?”疏廣終於向朝廷上表請求退休,宣帝因為他年事甚高,就都答應了他的請求。

疏廣回歸故鄉後,每天讓家人擺設酒食,請家族的人及親戚朋友賓客,與他們一起娛樂。疏廣經常過問家裡積蓄還有多少,不停地花錢以設酒食宴請親朋好友。過了一年多,疏廣的子孫私下對疏廣兄弟老人中他最喜歡信任的一位說:“我們子孫輩希望您在見到他老人家(疏廣)時勸他多少置辦些田產房屋,現在天天設筵席家裡錢財將要用盡,應該在他老人家跟前,勸說他老人家(為我們子孫)置辦田地房屋。”這位老人就在和疏廣閒聊時談到置辦田地房屋的事,疏廣回答說:“我難道年老悖情不考慮子孫的將來嗎?但家中原有田地房屋,只要子孫們在那裡勤力勞作,足能有飯吃有衣穿,過與普通人相同的生活。現在置買多餘的田地房屋,只能使子孫懶惰罷了。有才德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削弱他的意志;愚蠢的人如果錢財多,就會增多他的過失。況且富人常會成為眾人怨恨的對象。我既然無德教化子孫,也不希望增加他們的過失而招人怨恨。再說這些金錢是聖明的皇上賜予我養老的,所以很樂意和宗族同鄉共同享受他的恩賜,這樣度過我的餘生,不也很好嗎?”這以後子孫們心悅誠服。疏廣因此盡享天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