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之源景區

其中樊井是漢代遺存,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沛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為景區主體建築,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 世界劉氏總會會館為漢之源景區主體建築,由北京清華大學設計研究院設計,占地約10畝,建築面積3140平方米。 會館主體二層,主要由兩漢帝王肖像館、大風歌書法藝術館、劉氏源流館、漢畫像石精品館和沛縣民俗文化陳列館組成。

景區簡介

徐州市沛縣的漢之源景區占地135畝,總投資近億元,建有休閒廣場,景觀橋,親水平台,亭榭;綠地面積達105畝,種植各類喬、灌木40000株,地被13950平方米,草皮60030平方米,各類生活服務設施配套完善。景區已於2009年5月16日對外開放。
漢之源景區主要由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樊井留痕、泗水飄香、鴻門軒、赤帝亭、古井奉茶等景點組成。其中樊井是漢代遺存,距今已有2000年歷史,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沛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劉氏宗親總會會館為景區主體建築,建築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由民俗文化陳列館、世界劉氏源流館、“大風歌”書法藝術館、漢畫像石精品展示長廊等組成。劉氏會館占地約20畝,建築面積3140平方米,投資約1000萬元,主要由多功能廳、展廳及辦公區組成,中間有迴廊連線,正對大門設照壁,北側設景觀塔一座。會館集展示、研究、集會於一體。主要集中收藏展示劉氏宗親族譜、漢文化研究成果,以及劉氏宗親中藝術大師的書畫作品,著名企業家傳記及其創業發展的文字、圖片、音響、實物資料等,並作為海內外劉氏宗親尋根問祖、查考文獻、集會聯誼、休閒娛樂的活動中心,成為匯聚海內外劉氏宗親的重要場所。

主體建築

世界劉氏總會會館為漢之源景區主體建築,由北京清華大學設計研究院設計,占地約10畝,建築面積3140平方米。會館主體二層,主要由兩漢帝王肖像館、大風歌書法藝術館、劉氏源流館、漢畫像石精品館和沛縣民俗文化陳列館組成。為包括劉氏宗親在內的海內外同胞進行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是研究、收集和整理漢文化的重要載體。充分展現了沛縣作為漢文化的發祥地、書畫之鄉、古箏之鄉、嗩吶之鄉、武術之鄉的豐富內涵,是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自豪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對傳承漢風漢韻、發掘人文底蘊、彰顯城市個性、建設蘇北名城具有重要意義。該館的大漢之源大門上書有:“中華兩漢源高祖,世界一劉同根生”。沛縣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亦是漢文化的發祥地,漢族、漢人、漢字、漢語,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象徵,漢文化是華夏文化的核心文化,沛縣是大漢文化的發展源頭!會館是由五個展廳所組成,風格各不相同的,在這裡,不僅可以領略博大精深的漢文化,又可觀賞到具有趣味性的民俗文化展。兩漢帝王肖像館,從西漢到東漢,共歷時426年,出現了24位皇帝。自漢高祖劉邦建立大漢王朝以來,漢王朝在政治、文化、經濟方面都有很大的發展。漢武帝劉徹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更是把漢王朝推向了更高的領域。大風歌書法藝術館,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在這第二個展廳所展示的,是全國的各路名家共同書寫的大風歌。劉氏源流展,皇皇聖漢、兆自沛豐。八千萬劉氏後裔同心協力,共創大業,但一個“”字,從何而來?中華姓氏源遠流長,在這個展廳就會為大家所解讀。漢畫像石精品館,這裡是漢畫像石精品館,漢畫像石起源於西漢末年,盛行於東漢中後期,它同南京六朝石刻、蘇州明清園林齊名為“江蘇三寶”。漢石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大量反映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場景,為我們了解漢代政治、經濟、文化留下了彌足珍貴的圖象資料,表現出兩漢時期沛縣人的聰明才智!民俗文化陳列館,這裡是民俗文化陳列館,所展出的物品,概括性地反映了人民的文化禮俗和生產生活方式,具有典型的地域性。民俗館採取“場景式”和“展覽式”相結合的布展方法,充分展現了沛縣地方的風土民情。

外圍景點

樊井留痕

這是漢代遺存,距今約2000年歷史的樊井,樊井起源於漢代大將樊噲,樊噲當年跟隨劉邦之前是一位以屠狗為業的青年,他當年就是用這口井裡的水洗狗肉和煮狗肉,其味道特別的鮮美!樊井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是沛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赤帝亭

赤帝指漢高祖劉邦。《史記--高祖本紀》記載:秦朝末期,劉邦(漢高祖)揭竿而起,醉斬白蛇的神化故事,遂稱劉邦為“赤帝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