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運都御史

漕運都御史

漕運都御史,是”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等處都御史“的簡稱。明清兩朝為強化漕運管理權,朝廷給漕運總督加“都御史”的官銜,賦予其彈劾官員的權力,確保高效指揮調度,以實現南北物資調配,保障漕運這一經濟命脈發揮作用。

漕運都御史的職責,包括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等處。有時也分設漕運總督、地方巡撫。正文中詳細介紹了其沿革及歷任官員情況。

歷史沿革

“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等處都御史”官職的沿革。

明太祖初得天下,漕東南粟于海,以營遼東。洪武五年(1372年),屬靖海侯吳禎後卒,乃遣都督朱壽、張赫領之。洪武二十年冬十月(1387年11月),享太廟,封朱壽為舳艫侯、張赫為航海侯。嘗建漕運使尋罷。

明成祖始命平江伯陳瑄,治漕河內地贍北京。景泰二年(1451年)命都御史王竑總督治漕,與總兵參將同理其事,尋令淮揚廬鳳四府、徐和滁三州屬竑,並巡撫監督常盈倉,以淮為治所。至成化八年(1472年),改巡撫、總漕各設一員,成化九年(1473年)復舊。正德十三年(1518年),又各設總督、巡撫一員,正德十六年(1521年)復。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又改各設一員,嘉靖四十年(1561年)復。

巡撫,自永樂十九年(1421年)命吏部尚書蹇義,巡行南畿,考察官吏。至宣德五年(1430年),命刑部右侍郎曹弘巡撫。正統八年(1443年),又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和巡撫,正統十三年(1448年)又命刑部右侍郎薛希璉、吏部尚書趙新,相繼巡撫,然未奉漕命,故另列表首。

今詳漕臣年表於後,其行實見於事紀,其勛德茂著者表為列傳。若奉勅清理田地賑濟饑民,並考察官吏,有事淮甸,不可以類附者,亦另列於後雲。

歷任都漕

明朝歷任都御史明細表

【總督漕運兼巡撫鳳陽等處】

姓名籍貫出任年份出任職階卸任情況備註
王竑陜西河州衛景泰二年以左僉都總漕天順元年除名兼巡撫江北,景泰三年加左副都
陳泰福建光澤天順八年以右副都御史任成化元年致仕舉人,未注均進士
滕昭河南汝州成化二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舉人,未注均進士
陳濓浙江鄞縣成化五年以右副都御史任成化七年丁憂 
張鵬直隸淶水成化八年以左僉都御史任  
李裕江西豐城成化十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李綱山東長清成化十四年以左僉都御史任成化十六年卒 
張瓉湖廣孝感成化十六年以左副都御史任成化十九年卒 
徐英四川中江成化十九年以右副都御史任成化二十年致仕 
劉璋福建南平成化二十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馬文升河南鈞州成化二十年以左副都御史任  
李敏河南襄城成化二十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丘鼐江西貴溪成化二十二年以右副都御史任弘治元年致仕 
秦紘山東單縣弘治元年以左副都御史任  
李昻浙江仁和弘治二年以右副都御史任弘治三年致仕 
張瑋直隸景州弘治三年以右副都御史任弘治七年致仕 
李蕙直隸當塗弘治七年以右副都御史任弘治十二年乞歸展墓卒弘治十二年加右都御史
徐鏞湖廣興國弘治十二年以右副都御史任弘治十二年本年卒 
張敷華江西安福弘治十二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張縉山西陽曲弘治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正德六年再任
洪鍾浙江錢塘正德元年以右都御史任  
王瓊山西太原正德三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李瀚山西沁水正德二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邵寳直隸無錫正德三年以右副都御史任正德四年忤逆瑾致仕 
屈直陜西華陰正德四年推左副都御史正德五年致仕 
陶琰山西絳州正德五年以左都御史任正德六年八月升南京刑部右侍郎九年再任,十六年復起
張縉再任正德六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陶琰再任正德九年以右都御史任正德十年,以疾乞罷,許之。正德十六年復起原職
叢蘭山東文登正德十年以右都御史任正德十三年專理巡撫 
孟鳯山東曲阜正德十三年以右副都御史專督漕運正德十六年改專理巡撫 
許廷光四川巡撫河南河陰正德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專督漕運  
陶琰又再任正德十六年復起原職嘉靖元年改工部尚書 
俞諫浙江桐廬嘉靖元年以右都御史任  
胡錠直隸長垣嘉靖二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李鉞河南祥符嘉靖三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高友璣浙江樂清嘉靖四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鄭毅江西上饒嘉靖六年以右副都御史改調未任致仕 
唐龍浙江蘭溪嘉靖七年以左僉都御史任  
毛思義山東陽信嘉靖八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陳祥江西高安嘉靖九年以右副都御史改調前職未任被劾聽勘 
劉節江西大庾嘉靖九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馬卿河南林縣嘉靖十一年以右副都御史任嘉靖十五年卒 
周金直隸武進嘉靖二十年以右都御史任  
王杲山東汶上嘉靖二十年以右都御史任  
張景華山東郯城嘉靖二十二年以左副都御史任嘉靖二十三年被劾閒住 
周用直隸吳縣嘉靖二十二年以工尚兼都御史任  
王暐應天句容嘉靖二十三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喻茂堅四川榮昌嘉靖二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韓士英四川南充嘉靖二十六年以右都御史任  
歐陽必進江西安福嘉靖二十六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胡松直隸績溪嘉靖二十六年以右都御史任  
龔輝浙江餘姚嘉靖二十七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魏有本浙江餘姚嘉靖二十九年推右都御史未任以前任乞致仕未任致仕 
何鰲浙江山陰嘉靖二十九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應檟浙江遂昌嘉靖三十年以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任  
駱顒四川富陽嘉靖三十年以戶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任嘉靖三十一年回籍 
連礦直隸永年嘉靖三十一年以右副都御史任嘉靖三十二年閒住 
吳鵬浙江秀水嘉靖三十二年以兵部左侍郎兼僉都御史任  
鄭曉浙江海鹽嘉靖三十二年以兵部左侍郎兼僉都御史任  
陳儒錦衣衛籍交址嘉靖三十四年以右都御史任嘉靖三十五年聽調 
蔡克亷福建晉江嘉靖三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傅頥湖廣沔陽嘉靖三十五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嘉靖三十六年專督漕運
章煥直隸吳縣嘉靖三十八年以右副都御史嘉靖三十九年謫戍專督漕運
何遷湖廣德安衛嘉靖三十九年以右副都御史 專督漕運尋兼巡撫
胡植江西南昌嘉靖四十年以右副都御史任本年調南京光祿寺卿 
喻時河南光州嘉靖四十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毛愷浙江江山嘉靖四十一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王廷四川南充嘉靖四十一年以戶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任  
馬森福建懐安嘉靖四十四年以右都御史任  
張瀚浙江仁和嘉靖四十五年以兵部左侍郎兼僉都御史任隆慶元年改總督兩廣運務 
方亷浙江新城隆慶元年以左副都御史任升南京工部右侍郎 
趙孔昭直隸邢台隆慶三年以戶部左侍郎兼僉都任  
陳■〈方弇〉江西臨川隆慶四年以右副都任隆慶五年聽勘 
王宗沐浙江臨海隆慶五年以右副都御史任  

職責品秩

明朝

明洪武,改御史台為都察院,職專糾劾百司。都御史為都察院長官,職專糾劾百司,辯明冤枉,提督各道,為朝廷紀憲之耳目。

據《明史‧職官志》載:都察院設左、右都御史,正二品;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左、右僉都御史,正四品。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共一百餘人,均為正七品。都察院內設經歷司、司務廳、照磨所、司獄等機構。官在外而加都御史、副都御史、僉都御史銜者,有總督、提督、巡撫、總督兼巡撫、提督兼巡撫等員。

凡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遇朝覲考察同吏部,司賢否陟黜。大獄重囚會鞫於外朝,偕刑部大理寺讞平之。其奉敕內地拊循外地各專其敕行事。十三道監察御史,主察糾內外百司之官邪,或露章面劾,或封章奏劾。在內兩京刷卷,巡視京營,監臨鄉會試及武舉,巡視光祿,巡視倉場,巡視內庫皇城五城,輪值登聞鼓。

清朝

據《清史稿‧職官志》載:沿襲明制,設都察院。天聰十年(1637年),諭曰:“凡有政事背謬,及貝勒、大臣驕肆慢上者,許直言無隱。”崇德元年(1636年),置承政、參政各官。崇德二年(1637年)定承政一人,左、右參政滿、蒙、漢理事官各二人,後省。順治元年(1644年),改為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滿、漢各一人。左副都御史協理院事,各二人。漢左僉都御史一人,先用漢軍,後參用漢人,乾隆十三年(1748年)省。外省督、撫,並以右系銜,即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右僉都御史為督、撫坐銜。乾隆十三年(1748年)停右都御史銜。

都察院左都御史,清初,滿員為一品,漢員為二品。順治十六年(1659年)並改二品。康熙六年(1667年)仍升滿員為一品,九年並定正二品。雍正八(1730年)年升從一品。左副都御史,正三品,俱滿、漢二人。其屬除經歷司、筆帖式外,有十五道掌印監察御史。左都御史掌察覈官常,參維綱紀。率科道官矢言職,率京畿道糾失檢奸,並豫參朝廷大議。凡重辟,會刑部、大理寺定讞。祭祀、朝會、經筵、臨雍,執法糾不如儀者。左副都御史佐之。十五道監察御史掌彈舉官邪,敷陳治道,各覈本省刑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