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作用
健脾、滲濕、利水。
治法
寒則先瀉後補或灸之,熱則瀉之。
定位
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穴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解剖
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肢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內側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
1. 腹脹,腸鳴;
2. 小便不利,遺精;
3. 下肢痿痹。
操作
直刺 1~1.5寸。
臨床運用
1.消化系統疾病:急慢性腸胃炎,腸鳴音亢進,消化不良;
2.運動系統疾病:肩胛部疼痛,下肢麻痹;
3.其它:尿路感染,精神病。
配伍
配足三里穴治腹脹腸鳴。
功效
健脾和胃,利尿除濕。
相關論述
《針灸甲乙經》:“在內踝上六寸,骨下陷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