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2年11月8日,國家計委正式批覆,同意建設滿洲里機場。
2003年4月15日,滿洲里機場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2004年11月28日試飛成功,機場工程正式交付使用。滿洲里機場工程的設計單位為中國民航機場規劃設計院,承建單位是中國航空港建設總公司,由西北民航機場監理公司監理。機場於2005年2月25日正式通航。
從1993年開始籌建到2003年5月正式開工建設,2004年9月,滿洲里市政府與海航集團簽訂合作協定,市政府委託海航機場集團經營管理滿洲里機場,再到2005年2月正式通航,歷時十年。隨著滿洲里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其立體化口岸大通道的形成與完善,原有機場基礎設施條件,不能滿足航空事業的發展,2006年5月1日,根據有關部門批覆,滿洲里機場將航站區進行擴建。現在跑道加長、加寬、加裝導航台等飛行區內工程已完成並投入使用,現可起降最大機型為B767-300ER飛機。擴建後航站樓面積達到20700平方米,可滿足高峰小時1400人次的需求。
滿洲里西郊機場在完成全部硬體設施施工後,中國民航空管總局飛行校驗中心於2007年10月底成功地完成了機場的校驗飛行工作;由民航華北管理局、自治區發改委、民航北京運行辦、民航華北空管局、民航內蒙古監管辦等部門組成的竣工初驗委員會於11月10日對滿洲里西郊機場進行全面查驗,確認竣工驗收的56個分項工程符合技術標準和驗收規範; 由民航華北地區管理局、海南航空公司等單位組織的試飛工作於11月28日進行,對機場跑道進離場程式、NDB進近程式、儀表著陸系統進近程式以及機場目視、非目視助航設施、道面等內容進行了嚴格測試:滿洲里西郊機場於12月6日通過總驗。
2008年1月滿洲里市政府與海航集團重新簽訂合作協定,共同出資經營管理滿洲里西郊國際機場。
2009年2月4日,滿洲里航空口岸對外開放得到了國務院正式批准,經過幾代人堅持不懈的努力,滿洲里西郊機場(簡稱“滿洲里機場”)正式成為國際機場。
2017年12月29日,滿洲里機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50萬人次,這標誌著滿洲里機場已經由第四檔國內中小機場邁入第三檔機場行列。
所獲榮譽
2006年西郊機場公司被命名為內蒙古自治區“青年文明號”稱號。
2014年滿洲里西郊國際機場以建設國家重點開發開放實驗區為抓手,以構建航線網路為主要內容,不斷創新航線航班開發模式和理念。2014年,滿洲里西郊國際機場先後有來自中、俄、蒙三國的數家航空公司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三亞、南京、杭州、大連、廈門、瀋陽、哈爾濱、韓國首爾、俄羅斯伊爾庫斯克、克拉斯諾亞爾斯克、赤塔、烏蘭烏德、新西伯利亞、蒙古國喬巴山、烏蘭巴托等國內外30多條航線,全年起降航班4700餘架次,貨郵量突破5200餘噸,同比分別增長30%、11.6%,均高於我國民航平均增速。
2015年滿洲里機場全年旅客吞吐量達到41.96萬人次,再創歷史新高,同比2014年增長3.35%。
航班時間
國內航班
滿洲里—北京南苑 每周一、三、五
滿洲里—哈爾濱 每日
滿洲里—阿爾山 每周三、五、日
滿洲里—呼和浩特 每周一、二、三
滿洲里—北京首都 每日(除周三)
滿洲里—鄂爾多斯 每周三、日
滿洲里—上海浦東 每周一、二、三、五
滿洲里—重慶 每周二、六
國際航班
滿洲里—赤塔每周二班
滿洲里—伊爾庫茨克每周四班
滿洲里—烏蘭烏德每周二班
滿洲里—克拉斯亞爾斯克每周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