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月頭的文化
嬰兒出生一個月叫滿月,慶賀滿月的儀式和活動多種多樣,其中延續至今最為重要的一項,是剃滿月頭,一稱落胎毛。全國各地的剃滿月頭習俗不盡一致,共同點是胎毛不能剃光,一般在頭頂心或近腦門處留下一撮,俗稱桃子頭、桶蓋頭、米囤頭等,其次是對剃下的胎毛有種種鄭重其事的保管方式,諸如裹以紅布送進神廟、搓成一團懸掛床鉤及縫入小兒棉襖背心等。還有一些地區把落胎毛的儀式放在嬰兒出生滿百天時舉行,稱為剃百日頭,而留一撮毛和鄭重處理落髮的習俗則與剃滿月頭一致。因此,也有人將此儀式通稱為新生兒的剃頭禮。《禮記·內則》記:"三月之末,擇日,翦發為鬌,男角女羈,否則男左女右。"意即孩子出生三個月後,擇一吉日剪頭髮,剪時要保留部分胎髮。男孩在囟門兩旁留"角",女孩在頭頂中間縱橫各留一行叫"羈"(髻);或者男孩留左邊,女孩留右邊。由此可見,這種剃頭禮包括留毛於頭頂的規矩,在先秦時代已經形成。遺憾的是,汗牛充棟的歷代經籍註疏,未就這種規矩作出明確的解釋,於是就有了下面這些來自民間和學人的各家之言。
一說此名"孝順發",也叫"胎裡帶",保留它的意義,是"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孝之始也",並能促成做兒女的孝思不匱。
一說俗信以人頭像天,正頭頂部是"天靈蓋",也是道家所稱"泥丸之宮",這是"神靈"聚集的地方,必須用娘胎裡帶來的物品遮蓋住,進行保護。民間有忌諱別人拍打"天靈蓋"的禁忌,有些地方還有以小辮或頭帕將這個部位包裹起來的風俗,稱為"天菩薩",都是這種觀念所致。
一說所留的一綹頭髮名為"鬼見愁",有鎮厭鬼魅的作用,原想傷害小兒的鬼怪見了這塊像鎮物一般的東西,便會發愁,不敢下手,小兒的生命遂得保護與延長。俗謂"頭上留一綹,活到九十九",也是這個意思。
一說新生兒出生時囟門未合,封閉後亦時呈波動起伏之狀,古人以為這是小兒靈魂出入的孔道,所以特別重視這塊地方的隱蔽。故此俗實為古人禁忌的遺存。
關於珍藏剃下胎毛的意義,也有許多講法。有些地方的風俗是將其搓成一個圓球掛在床檐正中,以為孩子長大離家後,胎髮團還掛在娘的床上,可以永遠受到母親的護佑。有些地區的習俗是用線繩牢牢系住胎髮,吊在窗台上,以為如此可以使小兒經受風吹雨打。有的地方是將胎髮盛入金銀小盒,或用色線結成絛絡,以為能起辟邪解煞的作用。還有的地方是將胎髮用紅布包起來,縫進小兒的背心、夾襖中,以為如此便能促進小兒健康成長。學人對這些習俗的分析,也不一致:有的說初民以為胎毛與其主人有交感關係,由此形成深藏胎毛不使人見的原始禁忌,惟恐仇人得到後能借作踐胎毛的巫術使其主人受到傷害。後世種種珍藏胎髮的風俗,便是從這種禁忌演變而來。有的說古人以血為精氣之本,發須則為血餘,故娘胎裡帶來的胎毛尤可珍貴,對主人的身體康健有重要作用。後世珍藏胎髮的習俗,應是從這種鬚髮神化觀念衍生出來。
有關嬰兒剃"滿月頭"習俗的各種解說和推測,異同互見,不免使人有山重水複的感受,未知誰能最終走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剃頭注意事項
給寶寶理滿月頭的時候最好在家裡,爸爸媽媽在身邊比較好,這樣我們的小寶寶會比較放心。第一,媽媽兩個手要相互配合,一手持電動推子,另一隻手把住寶寶頭部,防止寶寶亂動,但是不可以用過大的力道,不要弄痛寶寶。
第二,要先給寶寶剃前額再剃後腦勺。由兩邊往中間剃。剃前額時,用寶寶最舒服的姿勢,仰面斜躺把寶寶抱在懷裡。剃後腦勺時,讓寶寶趴在媽媽的胳膊上,但是媽媽一定要抱穩小寶寶。
第三,先把大塊的頭髮剃掉,放在事先準備好的紙巾中保存。近距離的短髮要一點一點、慢慢的、小心的貼近頭皮弄,不可像大塊的長頭髮那樣剃。
媽媽要特別注意下,對於髮絲較硬的寶寶,推子要離寶寶的頭皮近一些;對於髮絲較軟的寶寶,推子要離的相對遠一些。這個要靠經驗掌握。切忌不能劃到寶寶的頭皮。
剃頭的後續事項
媽媽給寶寶剃完頭後,一定要用極軟的毛刷將剪下的碎頭髮掃掉,防止寶寶抓撓。還有,剃髮之後要洗髮,清理乾淨碎發和頭皮。此時洗髮時媽媽要特別需要注意,不能把頭髮弄到寶寶眼睛中,所以,最好給寶寶仰面洗頭。最後,我還要提醒媽媽,給嬰兒理髮一定要乾發理,理好之後再洗髮。嬰兒胎髮本來就很軟,如果洗完發之後理,頭髮會更軟,增加理髮難度。如果寶寶頭上有頭垢,最好,要先用嬰兒油塗在頭部24小時,頭垢軟化之後,用嬰兒洗髮露清除頭垢之後,再理髮。防止在理髮過程中,將頭垢帶下來引起感染。還有,寶寶第一次理髮,不可以理光頭,因為寶寶的頭骨和神經系統還沒有完全長好,近距離接觸寶寶的頭皮,往往有可能損傷頭骨和神經系統。如果爸爸媽媽掌握不好可以找專業人士來幫助寶寶理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