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滿族八大碗為滿漢全席之一下八珍,深受民間歡迎,<滿族旗人祭禮考>記載:宴會則用五鼎、八盞,俗稱八大碗,年、節、慶典、迎、送、嫁娶富家多以八大碗宴請,八大碗在當時集中了扒、燜、醬、燒、燉、炒、蒸、熘等所有的烹飪手法。
其中“阿瑪尊肉”俗稱努爾哈赤金肉最為代表性,此菜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時代流傳下來的。
滿族八大碗菜名:
1、雪菜炒小豆腐;
2、滷蝦豆腐蛋;
3、扒豬手
4、灼田雞
5、小雞珍蘑粉
6、年豬燴菜
7、御府椿魚
8、阿瑪尊肉
八大碗的作法有粗細之分,細八大碗指:熘魚片、燴蝦仁、全家福、桂花魚骨、燴滑魚、川肉絲、川大丸子、松肉等;粗八大碗有:炒青蝦仁、燴雞絲、全燉蛋羹蟹黃、海參丸子、元寶肉、清湯雞、拆燴雞、家常燒鯉魚等。八大碗往往用於宴客之際,每桌八個人,桌上八道菜,上菜時都用清一色的大海碗,看起來爽快,吃起來過癮,具有濃厚的鄉土特色。
相關介紹
清真八大碗
在大廠回族的飲食文化上“清真八大碗”享有盛名,歷史悠久,廣泛流傳,經久不衰。究其歷史,之所以能發展流傳和出名,歸納起來主要因由有二:
其一,這裡的回族民眾信仰伊斯蘭教,按教規不許喝酒,不飲酒就不用預備炒菜;同時教規教義上提倡節儉,反對鋪張,任何鋪張浪費都是“古那海”(罪過);
其二,歷史上,大廠回族人民生活十分貧苦,而回族人民又十分好客。為此勤勞智慧的回族民眾創造了宴席形式——“清真八大碗”,既節儉,又表達了宴客的氛圍。這“八大碗”中有燉牛肉、燉雜碎,胡蘿蔔、長山藥、海帶、醋溜白菜、粉條、丸子、炸豆腐等,以八碗為限,靈活配伍。稍富的可上兩碗雜碎,兩碗肉;窮苦一點兒的,可八大碗僅上“菜帽”,下面一律用胡蘿蔔墊底。幾百年來一直延續至今。我們從這套清真菜譜中,可領略大廠清真飲食文化之一斑,因為他充分顯示了回族人民的聰明才智。“八大碗”雖然用料普通,但是由於流傳久遠,製作講究,風味獨特。其中燉牛肉、燉雜碎是大廠清真家常菜中的精品,多年的烹飪經驗,佐料齊全,微火浸燉,已使其達到色香味俱佳的上乘水平。而胡蘿蔔、海帶、長山藥、醋溜白菜、炸豆腐等菜,既本著節約辦事,又完全符合現代科學飲食之道,無論從醫藥學、營養學、保健學等各方面都顯示出了獨到、高超之處。
主要由來
相傳八仙過海惹怒龍王,久戰難勝,勞累疲憊,退踞海灘稍憩,頗覺腹中空空,飢餓難忍,便分頭尋食充飢,哪知一眼望去的海灘薄地,荒無人煙。除曹國舅一人未回其餘個個掃興而歸。
曹國舅一人不辭勞苦,騰雲駕霧,行至內地,一股奇香撲鼻,不覺垂誕三尺,立即尋香進入凡間一莊上,喬裝農家村夫在莊主宅院窺視,只見四方桌上八人圍座、猜拳行令、暢懷痛飲、誘人的菜餚一個接一個地上。國舅尋思道:我原乃朝廷國舅,宮廷菜餚我享用得發膩,農家菜餚我未曾見過,何不先讓我大飽口福,忽想眾仙友腹空我不可獨享,繼而采帶了七樣菜餚,又想起仙姑不食葷,所以又為其獨帶了—素菜—青菜豆腐,計八大碗並留言:國舅為眾仙借菜八碗,日後定當圖報。
八仙狼吞虎咽更覺奇香無比,酒足飯飽之後精神倍增,再戰龍王大獲全勝。
以後人們為討吉慶改方桌為八仙桌、坐八客、食八菜(八冷碟、八大碗菜)一直流傳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