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秋夜不寐

作品信息

【作品名稱】滿庭芳·秋夜不寐

【創作年代】元

【作者姓名】張可久

【作品體裁】元曲

作品原文

秋夜不寐,西窗酒醒,衾閒半幅,鼓轉三更。起來無語傷孤另,何限幽情!金鎖碎簾前月影,玉丁當樓外秋聲。憑闌聽,吹簫鳳鳴,人在雪香亭。

作品鑑賞

張小山的這首小令,從內容來看,是在追念一位曾與他過從甚密的女子,其身分大約是一位歌妓。全曲情調感傷,而刻畫傳神,表達出作者對這位歌妓的一腔衷情。

作者從“西窗酒醒”落筆,點明地點和心境。“西窗”當是作者與她經常共度良宵之處;“酒醒”則暗示由於思念她而借酒澆愁、大醉酩酊,並以“醒”字,開啟下文。醒來所見,卻是“衾閒半幅”;醒來所聽卻是“鼓轉三更”。“閒”,空;“鼓”,古時夜間報更之鼓。平日同被共眠,如今被幅空半,孤獨淒清之感油然而生;何況更鼓正打三更,越發撩人愁緒,何能成寐?開頭三句寫出地點、心情、環境和時間,渲染了夜不成寐的情景。

既然夜不成寐,所以順理成章地刻畫“起來”之後的情況。“孤另”,孤獨;“幽情”,深情。“起來”本是“不寐”所致,然而起來之後只有形影相弔,伊人渺然,使得自己無人可語,越發為眼前的孤獨境況悲傷了。其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情景和對往日卿卿我我、恩恩愛愛的回想,該是怎樣地無法排遣。“何限幽情”,正把此際紛亂地湧上心頭的無限深情一筆寫盡。

在這種百無聊賴、無語傷情的情況下,作者下意識地打開門,透過有著細碎空隙的門帘,只見簾前月光鋪地,只聽樓外秋風作響,有如玉佩丁當。“鎖”通“瑣”,謂刻鏤於門上呈環形相連的門鏤;“丁當”,象聲詞,形容玉音;“秋聲”,指秋季西風發出的肅殺之聲,題目“秋夜不寐”至此全部點出。“金鎖”句,寫開門之所見,暗含昔日花前月下的美好時光與眼前月影淒清的孤寂景象的對比;“玉丁當”句,寫開門之所聽,暗含昔日聽她玉佩丁當與眼前只有肅殺秋聲的對比。觸景生情,此情何極,月影秋聲,倍增悲涼。特別是“玉丁當”三字,由秋聲而勾起對伊人音容笑貌的想像,自然無痕地逗起了下文。

“憑闌聽,吹簫鳳鳴,人在雪香亭。”這幾句緊承開門尋視和傾聽,進一步抒寫走出門外憑闌聽望的想像情景。“闌”,闌乾,亦作“欄桿”。“吹簫鳳鳴”,實寫風吹竹林的聲音有如鳳簫(排簫)之蕭然清亮;暗用蕭史吹簫作鳳鳴而打動秦穆公之女弄玉、以至雙騎鳳凰飛去的典故(見《列仙傳拾遺》)。“雪香亭”,亭名,當是作者與她經常吹簫賞玩之處。作者由室內來到室外,依欄聽到鳳吟蕭蕭的竹動聲,竟然仿佛聽到她正在雪香亭吹簫,這真是異想天開,不僅作者已不知是真是夢,就是讀者也不知是真是夢了。作者追念這位歌妓的“何限幽情”,就在這種迷離恍惚的想像之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表現。

作者簡介

張可久(約1270-1348以後),字小山(一說名伯遠,字可久,號小山)(《堯山堂外紀》),一說名可久,字伯遠,號小山(《詞綜》),又一說字仲遠,號小山(《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慶元(治所在今浙江寧波鄞縣)人,元朝重要散曲家,劇作家,與喬吉並稱“雙壁”,與張養浩合為“二張”。人生坎坷,生平事跡不詳,曾多次做路吏這樣的下級官吏,後以路吏轉首領官(以上見曹楝亭本《錄鬼簿》)。錢惟善《江月松風集》中有《送張小山之桐廬典史》詩,可知其又曾為桐廬典史。至正初年七十餘,尚為崑山幕僚(見李祁《雲陽集·跋賀元忠遺墨卷後》),至正八年(1348年)猶在世。一生懷才不遇,時官時隱,曾漫遊江南之名勝古蹟,足跡遍及江蘇、浙江、安徽、湖南一帶,晚年隱居在杭州一帶。張存世作品現存小令855首,套曲9首,數量為有元之冠,為元代傳世散曲最多的作家,占現存全元散曲的五分之一,其個人作品占朝代作品總量的比例之高,在中國文學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