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上山、爬坡過坎

滾石上山、爬坡過坎

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是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帶火的10個新熱詞之一。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書記在長春召開的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座談會上講話中指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國家要加大支持力度,東北地區要增強內生髮展活力和動力,精準發力,紮實工作,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

背景

2015年7月17日,在長春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時,習近平提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已到了滾石上山、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他強調,堅決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形成一個同市場完全對接、充滿內在活力的體制機制,是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治本之策。

“滾石上山,爬坡過坎”一詞,為老工業基地新一輪振興發展清障除弊,指明了根本出路和前進方向,激勵了東北在困難期、關鍵期迎難而上開創新局面的鬥志,可以說涵意深遠,振聾發聵,因而迅速走紅,廣為引用 。

典故

滾石上山、爬坡過坎滾石上山、爬坡過坎
“滾石上山”的典故,出自希臘神話中西西弗斯的故事。西西弗斯犯罪,被罰推一滾石到山上。巨石沉重,山坡陡峭,石頭每被推到山頂,旋即又滾落下來。但他毫不氣餒,日復一日,不懈堅持,終其一生,都在和這種命運不屈地抗爭。

這故事中的情境,和中國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比之又更為艱辛。“逆水行舟”雖然也是舉步維艱,畢竟還有舟楫之力、帆檣之便可以憑藉,只要有風,終能破浪。而“滾石上山”的過程中,沒有任何外力可以憑藉,必須拼勁全力,一往直前,無法偷懶,也不能中途停止,否則夢想和身體就會隨石頭一起無情地跌下山谷,摔得粉碎。德國思想家歌德就這樣說過:“我現在已經活了75歲,沒有哪一天過的是真正舒服的日子,就好像每天都在推著一塊石頭上山,石頭不停地滾下來,我又不停地推上去,未曾有片刻的偷懶或喘息。”

寓意

無論是“滾石上山”,還是“逆水行舟”,都蘊含著簡單卻深刻的寓意:人生沒有一勞永逸,必須不斷重新開始。經過一番努力,以為已經完成任務,可以喘口氣了,卻沒想到,還得再次滾石上山。這時候,就會出現品質、意志的分野。例如,大到一次工作調整,崗位變動,小到一次業務考核,績效評定,我們常常在順境中可以信心百倍,精神昂揚,面對挑戰躍躍欲試,面對困難一笑置之,動用自己擁有的資源,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拿下挑戰,擺平困難,獲得掌聲,贏得點讚。而一旦努力不成,事與願違,就立刻忘卻初心,無法面對現實,消極氣餒,整個人都充滿了負能量。

從個人層面來說,事業和人生都是一個沒有終點、沒有盡頭的過程,在踐行理想的實踐過程中受到不停地磨礪和摔打,不斷完善自我、重塑自我,能力和素質也在一次次的蛻變中不斷得到升華。從國家層面來說,經濟運行和社會運作,無時不在攀難涉險,排除風險,化解矛盾。面對情況和問題,需要國與民都有顆恆心乾到底、咬定青山不放鬆的定力,面對變局與危局,甚至需要壯士斷腕的決心。有了奮發圖強的願望,更有了砥礪奮進的動力,凝聚心力,保持清醒頭腦,煥發昂揚鬥志。無論山多高,坡多陡,坎多深,都積極應對挑戰,堅定信念,爬坡過坎,負重前行。當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金融證券市場不穩定、國際關係環境、社會維穩壓力等等因素,都在挑戰著中國這個巨人“爬坡上坎”的能力,這必是一場堅苦卓絕,無法輕鬆的努力。而中國向來不缺勤勞、有韌性的人民,推動中國發展這塊巨石,就需要敢於擔當、不負重託的“滾石上山”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引發的這一熱詞,一定會激發更多的正能量,發動更多的中國熱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