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滬瀆感事詩
【年代】清
【作者】狄葆賢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滬瀆感事詩
江乾何處立斜暉①,碧草清陰與夢違。
燕子不知巡警例②,隨風猶得自由飛。
作品注釋
①江乾:江邊。
②巡警例:時上海外國租界的巡警規定不準中國人出入租界,居民很不自由。
作品賞析
這首詩抒寫了一位炎黃子孫在帝國主義租界中無限壓抑憤懣的心情。
頭兩句詩,樂景寫哀,表現出詩人心中的壓抑和苦悶。夕陽西斜,詩人獨立黃浦江邊,沐浴在金色的餘暉中,江面浮光躍金,江畔綠草如茵,林蔭道旁的樹木投下一片陰涼,黃昏的景色顯得如此幽美清靜,然而,詩人的心情並不寧靜。“何處”二字,暗示出詩人的不得自由,以至想在黃浦江邊找一塊立足之處也得費一番躊躇,而“與夢違”三字,則進一步顯露出詩人屈心抑志的苦悶。雖然詩人並未明言他的夢是什麼,但聯繫中國曾幾度雄屹於世的輝煌歷史,聯繫當時中國落後挨打的屈辱現狀,讀者不難明白,詩人之夢乃是渴望中國復興的“強國夢”。然而,眼前的現實與詩人的理想形成了強烈的反差,擊碎了詩人的夢想:上海,已經成為帝國主義冒險家的樂園,尤其在黃浦江畔,租界林立,儼然成了國中之國,帝國主義巡警們制訂了繁瑣苛嚴的各種條例,剝奪了中國人民的一切自由,有的租界門口居然掛著“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肆意凌辱中國人民。而腐朽無能的清政府為了封建王朝的私利,卻不惜喪權辱國。面對屈辱的現實,詩人怎能不感到一切均與夢違呢?
末兩句詩中,詩人又運用反襯手法,進一步抒發了胸中的憤懣。在黃浦江畔租界區,中國人民不能自由出入,而那些不諳人事的燕子反倒自由得多,它們不受諸多巡警條例的約束,正隨著傍晚的微風自由自在地在租界內外出入飛舞。在中國的國土上,中國人竟然連天空的飛禽也不如,這是何等的奇恥大辱!詩人懷著憤憤不平的民族自尊心,記載了近代史上這慘痛的一頁,激勵國人發憤圖強,也告誡後人慎之勿忘!
作者簡介
狄葆賢(1873~1921),江蘇溧陽人。字楚清,號平子。戊戌變法時,與譚嗣同、唐才常等交往,宣傳變法維新。維新政變後,亡命日本。1890年回上海,與唐才常等發起正氣會,組織自立軍,策劃“勤王起義”,負責購置軍火等工作。起義失敗,再度赴日。1904年參與創辦《時報》,自任發行人。該報鼓吹君主立憲,是20世紀大型日報之一。1908年任江蘇省諮議局議員。1911年在北京發刊京津版《時報》。晚年信佛,善書畫。著有《平等客筆記》、《平等閣詩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