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龍[動物]

滄龍[動物]
滄龍[動物]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滄龍(Mosasaurus),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雖然它的歷史很短(從陸地上的崖蜥進化而來,在白堊紀中晚期才出現並且迅速繁衍,隨後和恐龍一起滅絕),但卻一路乘風破浪,把比它歷史早遠得多的上龍類趕盡殺絕,是海陸兩棲動物。 它生活於白堊紀的馬斯特里赫特階(約7000萬至6500萬年前)的海洋中,分布於世界各地。第一具化石於18世紀末期在荷蘭默茲河附近的白堊岩層中被發現。曾經被歸類於鱷形超目的卡普林鱷,也是滄龍屬的一個次異名。 滄龍泛指滄龍科的一個屬。它們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動物,擁有巨大的頭部、強壯的顎與尖銳的牙齒,外形類似具有鰭狀肢的鱷魚。

基本信息

簡述

滄龍 滄龍

古代海生爬行動物。生活在距今約6 000萬年的白堊紀晚期。滄龍類活動於淺海近岸,歸屬於有鱗目蜥蜴亞目、巨蜥超科滄龍科。該科包括已知的近20個屬,最大的體長超過10米。身體細長,頭中等大小,頸短粗,尾與身軀等長。行動時身體作蛇狀扭曲。四肢鰭狀,起掌舵作用。前後足均為 多趾節結構。趾節較多者可達10枚。牙齒錐形,大而尖銳。為當時水中大型兇猛的攻擊性動物。滄龍類的化石,主要產自北美和歐洲,亞洲亦有少量記錄,中國尚無此類化石發現。

起源歷史

滄龍骨骼圖 滄龍骨骼圖

“滄龍”是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頂級掠食者,甚至連金廚鯊都是它們的食物。

第一具可歸類於滄龍的化石,是個破碎的頭骨(見右圖)。於1766年發現在荷蘭南端馬斯特里赫特的一個石灰岩礦坑裡發現,當時市內的建築是使用採石場的石灰岩來建造的。

1770年時,當地一個荷蘭的陸軍外科醫生C. L. Hoffmann對石灰岩上的奇怪骨骼有著濃厚的興趣,開始出錢收集這些化石。在1774年,一個狀態良好的頭骨被發現,引起大眾對於這些骨頭的興趣、爭議,認為它們是大洪水時代之前的動物。數年後,法國陸軍占領荷蘭,化石被送到法國。法國科學家喬治·居維葉(Georges Cuvier)最初認為這些化石是種鱷魚,後來認為它們是種巨型蜥蜴。

在1822年,威廉·丹尼爾·科尼比爾(William Daniel Conybeare)將這個化石命名為滄龍( Mosasaurus),以流經馬斯特里赫特的默茲河為名。

在1829年,吉迪恩·曼特爾( Gideon Mantell)建立種名,以發現模式標本的C. L. Hoffman醫生為名。滄龍的模式標本目前正在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Muséum National d'Histoire Naturelle)展出。

形態特徵

目前已知最小的滄龍類是 Carinodens belgicu,身長3到3.5米,可能生活於岸邊的淺海,用它的球根狀牙齒捕抓軟體動物與海膽為食。

體型較大的滄龍類似霍夫曼滄龍,極限體長21米,重33噸左右。

頭部

巨大的頭部 巨大的頭部

比起其他的滄龍類生物,滄龍的頭部更加強壯,由於下顎骨頭間的關節緊密,因此滄龍無法像早期滄龍類(例如海王龍)般將獵物整隻吞下。滄龍的牙齒銳利呈圓錐型,彎曲呈倒鉤狀,雙顎在咬合的同時產生巨大扭力可將獵物攔腰咬斷。另外其上顎內部還有一圈內齒用於拖拽食物。科學家推測,滄龍應該是將獵物咬斷或撕裂為適當尺寸再吞下,其進食方式類似科莫多巨蜥,只是要血腥的多。

滄龍視覺很弱,但是嗅覺和聽覺非常發達。它們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舌頭依舊是主要的嗅探器官;它們的耳朵構造特殊,可以把聲音放大38倍。科學家由其頭部化石推定,滄龍利用上顎側面與吻部的一組神經偵測獵物發出的壓力波,以此確定目標的準確位置,就像今天的虎鯨利用聲音定位一樣。

滄龍用肺呼吸,一次換氣可以在水中停留很長時間。

尾部

躍出水面捕食 躍出水面捕食

滄龍的身體呈長桶狀,尾巴強壯,具有高度流體力學性。它的前肢有五趾,後肢有四趾,四肢已演化成鰭狀肢,前肢大於後肢,短粗而有力的鰭肢使它可以在水中迅速改變方向,敏捷大大增加。其尾部達到身長的一半,為寬闊平坦的豎槳狀,尾椎骨上下都有擴張的骨質椎體,組成了強力的游泳工具。科學家推測,它的行進方式類似於現代的鱷魚在水中的游泳方式,尾巴像鞭子一樣左右搖動,最高速度可能達到30英里/小時(約48.3公里/小時)。這種游泳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獲得極快的速度,但是不利於長時間的高速追逐,因此,滄龍是利用隱匿與爆發力獵食的好手。

種群分布

在約8500萬年前,美國的堪薩斯荒原是西部內陸海的海底,是滄龍的領地。那個時候氣候更溫暖,沒有極地冰蓋。地球表面80%以上都被海洋所覆蓋。

到了19世紀30年代末,一種巨獸的骨骼第一次在北美被發現,這就是滄龍之謎的開始。最早發現滄龍化石的人以為那是鯨魚化石的一部分,或是一條鱷魚,不然就是巨型蜥蜴的兩顎部分。甚至有人認為它是被中世紀騎士殺死的一條“龍”。最後,一位法國生物學家把它命名為“滄龍”,意為默茲河爬行動物(第一次發現的地址)。

之後,人們漸漸發現,在全球的每個角落都找到了滄龍骨骼化石。由此誕生了一個結論:滄龍曾經稱霸整個地球。隨後,科學家們揭露了一個令人吃驚的事實:這個海洋頭號霸王實際上來自於陸地:一種不起眼的陸地蜥蜴。然而在數百萬年的時間裡,它們從90厘米的小蜥蜴,長成了21米的巨大滄龍。

演化過程

這種海洋掠食王者的祖先來自陸地,只是一種小型蜥蜴——崖蜥。

滄龍化石 滄龍化石

它們的進化歷程一直是個謎,直到1989年達拉斯蜥蜴化石的發現,使得滄龍與其祖先之間失落的演化環節得以合理連線。古海岸蜥推測生存於距今9500萬年前,一直面臨陸地上的恐龍的威脅,於是它們逃入海洋。

300萬年後演化成達拉斯蜥蜴。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它們的腳趾變成蹼足,所以再不能在陸地上行動了。600萬年的時間,又使他們從一米長的小蜥蜴,變成了19.8的巨大滄龍。

滄龍的發展過程證明了即使在演化中,時機還是最為重要的。淺海水域中溫暖的海水創造出豐沛的食物來源,造就了最完美的生存環境。這種蜥蜴在海中開始了它們成就海洋霸主的進化之路。

9800萬年至6600萬年前,滄龍一直位於海洋食物鏈的頂端,直到6600萬年前它們滅絕。現代鯨魚也是如此,第一條滄龍的祖先是陸生的,它們的外觀與現代巨蜥類並無差異,研究作者、南方衛理公會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麥可·保林(Michael Polcyn)這樣解釋道:大約1000萬年後它們已經轉移到水裡生活,那時它們已經完全適應了海洋環境——具有下滑的尾巴以及背部和鰭——它們的生活方式和齒鯨非常相似 。

生活習性

海洋中食物充沛,但是競爭激烈。滄龍最主要的食物有蛇齒龍、金廚鯊、海龜、薄片龍等。金廚鯊是遠古鯊魚的一種,體長可達到8米,是兼具速度與耐力的中型掠食者。滄龍的體型在演化中逐漸變得龐大,性格愈發兇猛,科學家推測,一隻成年滄龍可以對抗幾隻金廚鯊。在8200萬年前,金廚鯊滅絕。

滄龍是中生代所有海洋生物當中最成功的掠食動物。它們在10萬年的時間裡將競爭對象(也就是以上它的食物)趕盡殺絕,最終成為遠古海洋的霸主。

2013年,根據滄龍化石的新發現,美國生活科學頻道報導,一項化石發現表明,生活在白堊紀海洋里的令人害怕的海洋爬行動物滄龍會以自己的親屬為食。在安哥拉發現的化石滄龍胃裡包含了另外三條滄龍的部分遺骸,研究人員在10月29日召開的美國地質學會年度會議上這樣報告稱。在這個滄龍腹部里存在另外三種完全不同的滄龍物種。這項發現並非首個滄龍吞食滄龍的例子,但它顯示了古代的生態系統與現代部分海洋存在令人驚訝的相似之處 。

發現過程

滄龍捕食獵物 滄龍捕食獵物

第一個公開的滄龍科化石影響了恐龍化石的發現,並吸引了啟蒙時代的注意力到動物化石身上;第一個發現的滄龍科化石在1780年由一群採石場工人在地道里發現,並吸引了馬斯特里赫特市的外科醫生兼化石獵人C.K.Hoffman的注意,但是化石的所有權歸於一個馬斯特里赫特市的教士。

Hoffman醫生的回應讓這個發現著名。當這革命性的影響籠罩著馬斯特里赫特市,這個小心藏起的化石據傳被裝到酒箱裡運到巴黎,喬治·居維葉(GeorgesCuvier)在那裡可以研究化石;直到1822年,這個稱為"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動物化石"(LegrandanimalfossiledeMaastricht)的化石被稱為Mosasaur(默茲河蜥蜴);在1829年,正式命名為霍氏滄龍(Mosasaurushoffmanni)。數具比"馬斯特里赫特的巨大動物化石"還早發現的滄龍類化石,從1770年代起在哈勒姆泰勒斯博物館展出,直到19世紀才被確認是滄龍類化石。

馬斯特里赫特石灰岩岩層因為非常著名,所以白堊紀的最後600萬年被稱為馬斯特里赫特階。

2013年,科學家最新發現8400萬年前歐洲河流中生活的一種巨型水生蜥蜴物種,它們挖掘發現於匈牙利,是第一種在淡水河流環境中的鱗片爬行動物。它們是淡水環境中最大、最危險的掠食性動物,與現今淡水海豚的生活環境相似。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體型龐大的遠古蜥蜴體長可達到6米。科學家將這一遠古新物種現命名為“Pannoniasaurus inexpectatus”,它們長著鋒利的牙齒,能夠撕咬和吞食任何進入口中的獵物。這一新物種被認為是滄龍家族成員,大量的骨骼化石顯示多數滄龍物種都是海洋巨大掠食性物種。但是科學家認為當前在匈牙利發現的骨骼化石來自於一種與鱷魚一起生活在熱帶環境的淡水掠食性動物。最新發現的骨骼化石代表了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從體型較小的幼體至體型較大的成年體。它們的肢體像陸地蜥蜴,長著扁平、類似鱷魚的頭骨,它們的尾部不同於其它滄龍物種 。

科學分類

科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目: 有鱗目 Squamata

亞目: 硬舌亞目 Scleroglossa

科: 滄龍科 Mosasauridae

亞科: 滄龍亞科 Mosasaurinae

屬:滄龍屬 Mosasaurus
Conybeare 1822

模式種

霍氏滄龍
Mosasaurus hoffmannii

Mantell, 1829

•霍氏滄龍 M. hoffmannii Mantell, 1829

•密蘇里滄龍 M. missouriensis (Harlan, 1834)

•M. conodon Cope, 1881

•M. lemonnieri Dollo, 1889

•M. beaugei Arambourg, 1952

•異名

•Amphekepubis Mehl, 1930

•Baseodon Leidy, 1865

•Batrachiosaurus Harlan, 1839

•Batrachotherium Harlan, 1839

•Drepanodon' Leidy, 1861

•Lesticodus Leidy, 1861

•Nectoportheus Cope, 1868

•Pterycollosaurus Dollo,

產仔區域

滄龍[動物] 滄龍[動物]

美國耶魯大學2015年4月末宣布,一項新研究顯示,6500萬年前就已滅絕的大型海洋蜥蜴——滄龍,可能在深海而非近海水域產仔。

線上發布於《古生物學》期刊的相關研究,描述了古生物學家對耶魯皮博迪自然史博物館中保存的迄今發現的最年輕滄龍的樣本的分析。100多年前,這個滄龍幼兒的化石被發現於深海沉積層中,人們曾一度認為這只是一隻古鳥類。

科學家表示,與之前的理論不同,這意味著滄龍並非在海濱產卵,或將後代保護在海岸附近的“託兒所”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