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
附子9克,炒山楂9克,細辛6克,大黃15克,代赭石30克,萊菔子(炒)30克,枳殼12克,川朴12克。
功能主治
溫陽運脾,通降逐積。主治脾胃腸通降失權,中陽受阻,運化失司。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2劑,胃腸減壓後服。摘錄
田廣秀等方中藥方劑之溫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溫陽通痹湯用於溫陽運脾,通降逐積。主治脾胃腸通降失權,中陽受阻,運化失司。
附子9克,炒山楂9克,細辛6克,大黃15克,代赭石30克,萊菔子(炒)30克,枳殼12克,川朴12克。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
【治法】溫陽益氣,滋補陰血,化瘀通絡。 【方名】黃芪通痹湯。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辨證 組成溫陽通脈湯是生活中一種藥方,出自陳湘君方記載。
簡介本方主治血痹亦可治療風痹。適當加減可治療肩周炎、末梢神經炎、坐骨神經痛、類風濕性關節炎、中風后遺症等疾患。有報導以本方加牛膝、紅花、木瓜和天麻等治療末梢...
出處 功效 藥物組成 藥方用法 主治脈痹一名,始見於《黃帝內經》。繼後,《金匱要略》等醫籍有血痹的記載。血氣痹阻與經脈痹阻相關,故血痹與脈痹類同。從臨床實踐看,脈痹作為病種並不少見,故將其...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診斷 疾病介紹 症狀三痹是指行痹、痛痹、著痹三種痹證的合稱。《素問·痹論》:“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即是說因為各...
病因病機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預防護理風寒濕痹,中醫病證名,為行(風)痹、痛(寒)痹、著(濕)痹的合稱。見《聖濟總錄》卷二十。因風寒濕三氣雜至,致氣血瘀滯,證見身重而痛,四肢拘攣,甚則走注疼...
病因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飲食療法血痹是發生於肢端的一種血管性疾病,多由四肢末端動脈發生陣發性痙攣,使皮膚因缺血而成蒼白色或局部缺氧而發紺。祖國醫學認為血痹是邪入血分而成的痹症。由氣血虛...
病因 臨床表現 辨證施治 針灸療法 穴位雷射照射陽和湯,中醫方劑名。為溫里劑,具有溫陽補血,散寒通滯之功效。主治陰疽。漫腫無頭,皮色不變,酸痛無熱,口中不渴,舌淡苔白,脈沉細或遲細。或貼骨疽、脫疽、流...
歌訣 組成 用法 功用 病機痛飲自擬舒絡止痛湯虎杖萆薢湯通痹方四妙散合白虎桂枝湯泄...溫陽通絡湯扶正化瘀降濁湯當歸芍藥散五加痹痛飲滋陰活血除...扶正通痹湯車前草單方疏經活血湯神通飲除濕化瘀方補脾益腎...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