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茯苓15克,白朮12克,附片9克,白芍12克,西洋參6克,黃連4.5克,蘇葉9克,豬苓15克,澤瀉15克,生薑12克。
用法用量
附片加清水煎半小時,再人余藥同煎二次,每次文火煮半小時,濾汁混勻分兩次服。病重者可日服一劑半,分三次服之。
主治
腎牌陽虛,水氣泛濫,濁邪內盛上逆所致之關格證。
加減化裁
眩暈、頭暈、血壓過高者,酌加桑寄生、鉤藤、草決明、懷牛膝;腹脹,大便不暢,酌加虎杖,枳實;噁心嘔吐較著,尿素氮較高,可同時給予中藥(大黃、附片各10克,大青葉12克,肉桂3克,水煎)結腸透析;足脛拘攣疼痛者酌加木瓜,川牛膝,白芍,加至15克。
中藥方劑之溫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