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陵路

溫陵路

溫陵路全長約3.8公里,是目前泉州市區南北走向最長的一條城市主幹道。“飛天迎賓”城雕位於溫陵南路與泉秀路交會處,是整條溫陵路唯一的城雕建築和泉州市標。

基本信息

名稱由來

先前,這裡因為位於城市東部,俗稱“東大路”。後來,它有了雅稱,取泉州“溫陵城”典故,更名“溫陵路”。“該路位於市區的東部,故名‘東大路’。”這是史料中對溫陵路的記載。“東大路”1980年初立項建設,是原324國道(原稱福廈公路)泉州市區過境路段,加以拓寬整直,直通現在的泉州舊車站。一萬多塊八十厘米見方的石板塊,被鋪在這條路上,成了當時福廈路最奇特的一段。“東大路”的叫法一直延續到1991年,泉州中心城區往東擴張,它的地理位置不再處於泉州城區的東邊,於是,人們根據泉州“因其地少寒,四季常溫”,雅稱“溫陵城”,改名為“溫陵路”。

道路歷史

解放前,溫陵路還未修通時,舊農校東面是一處小山坡,坡度很大,部分路段的路面甚至要從舊農校上穿過,當時泉州人稱之為“民生崎”。有段時間,舊農校也因此被稱為“民生農校”。

上個世紀50年代後,人們穿泉州城改走“東大路”,當時這條路以石板為路面,整條路的走向並不像現在這么筆直,有點拐。

到了1979年,為適應日益增大的車流、人流的需要,溫陵路開始拆掉部分店面,至1985年竣工通車,為過境國道。路面重新鋪設並拓寬,基本形成現在溫陵路的框架。溫陵路北起舊城東門,連線福廈路,南至泉州大橋引橋,過橋可通晉江、石獅或廈門。修建後的整條溫陵路長2130米,寬46米(機動車道14.8米,非機動車道6.4×2米,人行道7×2米,綠化帶2.2×2米),面積9.80萬平方米,石磚路面。路面兩側高樓林立,為泉州的繁華地帶。

現在,溫陵路成為泉州市區最重要的一條市政交通要道,處於城市的最中心,市區多條重要街道均與它相連

道路景觀

溫陵路北段是唐朝時就已存在的東湖公園,中段的泉州舊農校內則是施琅元勛第。千年以來,許多騷客墨人,對影三人,湖畔吟詠,留下了不少文化遺蹟。而其中的泉州老八景之一的“東湖荷香”,更是引人入勝,至今仍是歷史名城中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觀。

而泉州舊農校內的施琅元勛第則位於溫陵路中段,又稱“靖海侯府”。侯府大門面朝溫陵路,占地約5萬平方米,有舊、新兩座衙門,新衙坐北朝南,五開間,雙護厝,為三進古大厝。府中還有大宗祠、小宗祠、延賓館、東園菊圃、松石山館諸築。2005年,經政府部門規劃,投資維修,已將這處歷史遺蹟改成一座開放式公園———釋雅山,使其得到更好的保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