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庭筠(812?~866)
正文
唐代詩人、詞人。本名岐,字飛卿。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他是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後裔。大約在他父親時,家庭已經沒落,事跡不聞。屢試進士不第,約在48歲才獲授隋縣尉。其後,曾為幕府僚吏,任方城尉,至國子助教。他年輕時苦心學文,才思敏捷。晚唐考試律賦,八韻一篇。據說他叉手一吟便成一韻,八叉八吟即告完篇,人稱“溫八叉”、“溫八吟”。精通音律,善鼓琴吹笛,為側艷之詞。但他喜譏刺權貴,多觸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不為時俗所重,一生坎坷,終身潦倒。溫庭筠詩和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其五、七言古詩師法李賀,或寄弔古興亡之慨,或寫邊塞荒寒之最,或述田家務農之勞苦,辭藻瑰麗,而頗含悲涼之意。近體詩反映現實面更廣泛,涉及羈旅行役、友朋寄贈、身世感慨、詠史詠物等多方面內容,不時發出壯志難酬、懷才不遇的浩嘆。名句如《過陳琳墓》中的“詞客有靈應識我,霸才無主始憐君”,《利州南渡》中的“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等,向來傳誦人口;《商山早行》中的“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曾為歐陽修所欣賞(《六一詩話》)。
溫庭筠是文人中第一個大量寫詞的人,是“花間派”詞的先導。深受五代後蜀詞人推崇,趙崇祚編《花間集》把他的詞列於首位,對詞的發展有很大影響。他的詞多寫婦女生活,除常見的閨閣、歌伎題材外,還有如〔定西番〕、〔遐方怨〕寫戍婦思念征夫,〔女冠子〕寫女道士,〔河瀆神〕寫祠廟賽神,〔荷葉杯〕、〔河傳〕寫採蓮女子的愛情,〔夢江南〕寫商婦的相思等。〔更漏子〕六首、〔菩薩蠻〕十四首,寫的也是宮女、思婦的生活和情懷。這些詞中也可能寄寓著作者的某種情感。但前人說〔菩薩蠻〕十四首全是“感士不遇也”(張惠言《詞選》),則未免穿鑿附會。
溫詞的風格以穠麗綿密為主,多用比興,以景寓情;和韋莊詞的疏淡明秀,時寓身世之感;李珣的質樸自然,多狀寫南國風光、水鄉情調,可謂鼎足而三。溫詞乍看似乎堆垛晦澀,仔細玩味便覺情摯韻遠,餘味曲包。代表作如〔菩薩蠻〕“小山重迭金明滅”、〔更漏子〕“柳絲長”等,於寫景、述事中含蘊著主人公深沉的感情,和李煜詞的多用賦體、直抒胸臆不同。這一藝術特點,對宋代詞人周邦彥、吳文英等有所影響。但溫詞中也有直寫內心活動的,如〔南歌子〕七首,詞論家認為“以直快見長”、“源出古樂府”,敦煌民間詞中也有此類風格,表現出其藝術特色的另一面。
溫庭筠詩今存310餘首,有清顧嗣立重為校注的《溫飛卿集箋注》。他的詞,《花間集》收66首,《全唐詩》附詞部分收59首。王國維所輯《金荃詞》收70首(《唐五代二十一家詞輯》),林大椿彙輯《唐五代詞》錄70首。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李冰若《花間集評註》、華鍾彥《花間集注》均收有溫詞,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收有《溫飛卿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