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英]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Wenling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創建院於1941年,迅速發展於改革開放後,近10年來,以林峰為院長兼黨委書記的班子,精誠團結,務實創新,帶領全院廣大幹部職工負重拼搏,改革創新,開拓進取,與時俱進,醫院各項工作快速、全面發展。醫院由一所基礎差、底子薄、相對落後的縣市級醫院,迅速發展成為設備先進、人才薈萃、技術力量雄厚,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康復為一體,綜合實力位於全省同級醫院前3位,國內知曉,省內知名的國家三級乙等綜合醫院。 至2005年12月31日,醫院正式在編人員1090人,衛技人員占91.1%,其中高級職稱115人,中級職稱31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設職能科室8個,病區25個,實際開放床位1100張;年門急診76.5萬人次,住院病人29209人次;醫院固定資產總值3.71億元,擁有磁共振、螺鏇CT、DSA、西門子CR、DR碎石機、全自動免疫生化分析儀、彩超、電視腔鏡系列等百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達1.21億元。
醫院擁有一批具有市內領先或先進水平的專科,兒科、腎內科、呼吸內科、骨科、麻醉科、感染科、五官科、心內科等為溫嶺市重點專科,其中兒科是浙江省醫學兒科學(呼吸)共建單位、台州市重點學科。此外,我院實行門診無星期日,急救中心24小時開放,擔負著全市120急救指揮工作。 作為溫州醫學院附屬醫院、浙江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和寧波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醫院加大科教興院和科技創新的力度,成立了台州市曙光兒科醫學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全軍生物晶片重點實驗室溫嶺市臨床研究中心。醫院能開展絕大部分三級標準技術項目,已成功開展心臟移植術、肝(腎、角膜)移植術、心髒瓣膜置換術、DSA介入治療、斷肢斷指再植、垂體瘤摘除術、腔鏡系列等高難度新技術、新項目,已獲省廳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目前研究的省、市級科研立項達20餘項。每年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 管理創新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近年來,醫院在管理創新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與實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管理體制上: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設立行政管理委員會、醫療事務管理委員會和經營管理委員會三個重要委員會,正式進入醫院組織架構。設立包括院務、人事、醫務、科教、護理、財務、基建、發展處8個職能科室(處)。 人事制度上:實行全員聘任制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在全國衛生系統率先實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與辭職制相結合的幹部人事制度改革。
規模
至2005年12月31日,醫院正式在編人員1090人,衛技人員占91.1%,其中高級職稱115人,中級職稱317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2人。設職能科室8個,病區25個,實際開放床位1100張;年門急診76.5萬人次,住院病人29209人次;醫院固定資產總值3.71億元,擁有磁共振、螺鏇CT、DSA、西門子CR、DR碎石機、全自動免疫生化分析儀、彩超、電視腔鏡系列等百萬元以上設備總價值達1.21億元。科室
醫院擁有一批具有市內領先或先進水平的專科,兒科、腎內科、呼吸內科、骨科、麻醉科、感染科、五官科、心內科等為溫嶺市重點專科,其中兒科是浙江省醫學兒科學(呼吸)共建單位、台州市重點學科。此外,我院實行門診無星期日,急救中心24小時開放,擔負著全市120急救指揮工作。作為溫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浙江省高等醫學院校教學醫院和寧波大學醫學院教學醫院,醫院加大科教興院和科技創新的力度,成立了台州市曙光兒科醫學研究所、軍事醫學科學院全軍生物晶片重點實驗室溫嶺市臨床研究中心。醫院能開展絕大部分三級標準技術項目,已成功開展心臟移植術、肝(腎、角膜)移植術、心臟瓣膜置換術、DSA介入治療、斷肢斷指再植、垂體瘤摘除術、腔鏡系列等高難度新技術、新項目,已獲省廳級科技進步獎10餘項,目前研究的省、市級科研立項達20餘項。每年在省級以上學術期刊發表論文100餘篇。歷史沿革
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前身為溫嶺縣衛生院,籌建於1940年,確建於1941年3月,始租城關三宅民房,1943年遷至小校場簡師附小舊址,占地面積570平方米,有醫師3人,教師1人,助產士2人,護理2人,行政管理人員2人,設內科、外科、婦科門診及簡易病床10張。1949年4月溫嶺解放,6月由人民政府接管,更名為溫嶺縣人民政府衛生院,首任院長陳緯,於1951年(三反運動時期)解職後,由張月湘任院長。1952年醫務人員19人,病床39張。1956年2月改名為溫嶺縣人民醫院,職工47人,病床80張。1959年溫嶺、玉環並縣,改名為溫嶺縣第一人民醫院,職工89人,病床110張。
1959年12月。際址遷至城關人民東路90號,新建樓房4112平方米,1962年溫嶺、玉環撤併,復名為溫嶺縣人民醫院。1965年,職工137人,病床180張,1969年文革期間改名為縣人民醫院革命委員會。
1979年4月,新河區衛生院升格為縣二院,醫院改名為溫嶺縣第一人民醫院,職工221人,其中醫務人員175人,病床280張。
1985年7月1日,新建面積達3648平方米的外科病房大樓正式落成,這座5層大樓內設手術室、骨科、燒傷科、腦外科、普外科、婦產科、五官科、口腔科等180張病床,並安裝第一台電梯,此時病床共370張,職工402人。
1989年11月13日,由省衛生廳設計室新建的門診大樓主體工程面積為4721平方米,附屬用房1300平方米,總投資為240萬元人民幣,醫院的建設初具規模,全院總占地面積30160平方米(45.217畝),其中醫療用房17846.18平方米,行政用房1191.12平方米,職工宿舍6989.81平方米。
1992年2月7日,被浙江省衛生廳批准為二級醫院(相當國家二級甲等醫院標準),從此,醫院又上了一個台階。1992年3月,被溫州醫學院定為教學醫院,此時,全院職工522人,醫務人員390人(其中主任醫師2人,副主任醫師17人,主治醫師88人),設9個病區,床位400張。
1993年12月28日,溫嶺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市,1994年3月9日在縣中召開撤縣市慶典大會,醫院隨之改名為溫嶺市第一人民醫院。
1995年6月,投資400萬元,建築面積為5676.5平方米的8層教學大樓驗收合格,同年11月18日,內科病房搬遷到教學樓。1996年上半年,投資200萬元,購得一幢老中醫院病房,作為兒科、五官科、婦科、骨科住院病房,此時,職工6787人,床位500張。
1997年3月18日,醫院召開21層綜合住院大樓奠基和核磁共振開機慶典大會,歷經二年多施工,一幢象徵21世紀的全市標誌性建築-21層智慧型化綜合住院大樓高高地矗立在海濱新城,它記錄了醫院歷經60年的艱苦創業,勵精圖治,鑄就起一座生命的豐碑。
2000年,經省衛生廳評定為三級乙等醫院、省文明醫院,這是醫院邁向21世紀的一項重大轉折點,在醫院發展史中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2006年,省重點工程項目——溫嶺市醫療中心奠基,這是醫院發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制度
管理創新是醫院可持續發展的保證。近年來,醫院在管理創新方面進行積極探索與實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管理體制上:實行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設立行政管理委員會、醫療事務管理委員會和經營管理委員會三個重要委員會,正式進入醫院組織架構。設立包括院務、人事、醫務、科教、護理、財務、基建、發展處8個職能科室(處)。人事制度上:實行全員聘任制和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分開,在全國衛生系統率先實行中層幹部競爭上崗與辭職制相結合的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分配製度上:重新調整了獎金分配方式,堅持將管理要素、技術要素、責任要素納入分配體系,明確了獎金分配重實績、重貢獻,向技術性強、風險大的崗位傾斜,分十個檔次彈性分配,克服了科室內部平均主義,調動了職工工作積極性。經營機制上: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多方位的技術聯合、城鄉聯合、經營聯合,構築不同形式的橫向合作關係,先後與上海中山醫院、婦產科醫院、傳染病醫院、瑞金醫院神經內科、浙江省兒童醫院、樂清市第五人民醫院建立醫療聯合體。在台州市率先實行藥品集中招標制度、病人選醫生改革。
醫院專家
劉靖,浙江不孕不育博士園專家,浙江不孕不育研究所研究員,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會員。從事不孕不育臨床、教學、科研工作二十餘年。擅長運用中西醫結合療法,專業治療由輸卵管堵塞、多囊卵巢綜合症、子宮內膜異位症、排卵功能障礙、盆腔炎及免疫性不孕等病因引起的不孕不育,多次參加國際、國內生殖及腔鏡微創學術會議,在專業醫學雜誌上發表關於不孕不育論文20餘篇,獲各級獎項10餘項。向強,中華醫學會會員,同濟醫科大學碩士研究生,上海不孕不育研究所專家,浙江廣仁不孕不育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從事男性不育工作二十餘年,發表專業性學術論文10餘篇。對男性不育的診斷、檢查、治療及優生優育有較豐富的臨床經驗。曾參與北京、上海等地區三甲醫院不孕不育專家開展的學術交流和研討。擅長治療男性弱精、少精、血精、死精、無精症、精液不液化、逆行射精、排精障礙等男性不育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