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洲銅柱

溪洲銅柱現存於王村民俗風光館內。公元940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戰媾和,締結盟約,劃疆而冶,鑄5000斤銅柱為證。銅柱的銅質,精純光潤;八面所鐫顏、柳體陰文,雖經千載風雨洗刷,霜雪蝕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銅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歷史的重要文獻。土家族視銅柱為神物。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遺蹟。

溪洲銅柱現存於王村民俗風光館內。公元940年,楚王馬希范與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戰媾和,締結盟約,劃疆而冶,鑄5000斤銅柱為證。據史截:“後晉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與當時占據湖南的楚王馬希范發生溪州之戰
彭士愁戰敗後於後晉天福五年(公元940年)與馬希范議和,把戰爭的經過和議和的條款,鐫刻於銅柱之上。銅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為八面,中空,內實鉅錢,柱端覆蓋銅頂,銘誓狀於銅柱之上,立於會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時,又羼刻了一些土官銜名。清中葉,柱上銅頂被盜,沉於江心,柱內銅錢亦被人以飴粘錢殆盡。清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順府知府張曾敫建亭保護。民國年間亭被毀。”銅柱的銅質,精純光潤;八面所鐫顏、柳體陰文,雖經千載風雨洗刷,霜雪蝕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銅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歷史的重要文獻。土家族視銅柱為神物。屬於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歷史遺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