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葉薹草

溝葉薹草

溝葉薹草,根狀莖短。稈密叢生,高8-40厘米,纖細,鈍三棱形,平滑。產於東北、內蒙;生於山坡草地,林下沼澤地及河邊濕處,海拔650-3200米。分布於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溝葉薹草
溝葉薹草溝葉薹草

種拉丁名:CarexsedakoviiC.A.Mey.exMeinsh.
科中文名:莎草科
科拉丁名:Cyperaceae
屬中文名:薹草屬
屬拉丁名:Carex
國內分布:產於東北、內蒙。
國外分布:分布於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
命名來源:[ActaHortiPetropol.18:360.1901]
中國植物志:12:254

簡介

根狀莖短。稈密叢生,高8-40厘米,纖細,鈍三棱形,平滑。葉基生,長僅為稈長的1/2-1/3,寬約1毫米,邊緣常向上面內卷,呈毛髮狀,葉片上面沿著中脈具1條細溝,邊緣粗糙;具鞘,鞘長約1厘米,膜質部分常開裂,下部紅棕色,上部麥稈黃色。苞片最下面1枚葉狀,纖細,幾與小穗等長(包括小穗柄長),上面的剛毛狀或近於鞘狀,短於小穗,具鞘;鞘長0.8-2厘米。小穗2-4個,排列疏遠,單生於一苞片鞘內,頂生小穗雄雌順序,上部具少數幾朵雄花,下部具3-4朵雌花,長0.7-1厘米;其餘小穗為雌小穗,狹長圓形或卵圓形,長0.5-0.8厘米,具3-5朵較疏生的雌花;具纖細小穗柄。雄花鱗片長圓形,長約3毫米,頂端鈍圓,無短尖,膜質,淡褐黃色,背面具1條中脈;雌花鱗片卵形,長約2毫米,頂端鈍圓,無短尖,膜質,淡褐黃色至紅棕色,背面具1條中脈,常早於果囊脫落。果囊近於直立,稍長於鱗片,倒卵形,鈍三棱形,長約2.5毫米,膜質,成熟時銹褐色,無毛,稍具光澤,脈不明顯,基部漸狹成短柄,頂端急縮為中等長的喙,喙口斜截形,邊緣白色透明。小堅果較緊地包於果囊中,橢圓形,三棱形,長約2毫米,棕色,棱上為麥稈黃色;花柱基部不增粗,中等長,柱頭3個,短於花柱。花果期6-8月。

分布

產於東北、內蒙;生於山坡草地,林下沼澤地及河邊濕處,海拔650-3200米。分布於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模式標本采自俄羅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