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1.為DNA二級結構中雙螺旋表面凹下去的溝槽,共有兩條:一條較大,稱為深溝或大溝,由雙鏈纏繞而形成,位於相毗鄰的雙股鏈之間,大溝內的鹼基對中的N和O原子朝向DNA分子內部;另一條較小,稱為小溝或淺溝,位於雙螺旋互補鏈之間,標誌著鹼基配對的位置,小溝內鹼基對中的N和O原子朝向DNA分子的表面。溝的形成原因是連線於兩條主鏈糖基上的配對鹼基並非直接相對,從而使得在主鏈間沿螺旋軸形成空隙不等的大溝和小溝。
2.指大腸桿菌DNA聚合酶I縱軸上的一個約2 nm的裂溝,該處是酶活性中心位置,帶正電荷,該位置上至少有6個結合位點:模板結合位點、引物結合位點、引物末端結合位點(用以專一識別引物或DNA生長鏈的3′-OH)、dNTP結合位點、5′→3′外切酶活性位點和3′→ 5′外切酶活性位點。
在廣義上,裂溝是一個蛋白質兩個結構域之間的空間。這個空間是結合部位或催化部位。
3.動物細胞在進行細胞質分裂時,先是在要形成分裂面處的細胞質收縮,環細胞表面出現一窄的凹溝,這條溝稱為分裂溝,分裂溝環繞細胞表面一圈,使細胞呈啞鈴狀,它的形成和其質膜下方細胞的細胞質微絲有關。
4.臀溝高臀溝下緣最低點至地面的垂距。用人體測高儀測量。
5.溝(groove)是指牙冠各面上,介於牙尖和嵴之間,或窩底部細長形的、似山間溪流的凹陷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