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溜井有圓形、方形和矩形3種形狀。礦山主溜井(包括溜破系統溜礦井)一般採用圓形,采場溜井也大多採用圓形。但對順路溜井,如充填法采場內順路架設的溜礦井,為施工方便,也可採用木板或預製件構築成方形或矩形。
溜井規格主要取決於溜井通過能力、礦岩塊度、礦岩性質(濕度、粉碎性、黏結性、穩固性等)。礦山主溜井直徑一般為3~4m,采場內順路溜井一般為2~3m。采場溜井直徑應不小於最大礦岩塊度的3倍;主溜井(包括溜破系統溜礦井)溜放段一般不小於最大塊度的45倍,而貯礦段一般不小於最大塊度的5~6倍溜井數量除取決於礦山生產能力、溜井通過能力、礦岩性質外,還應考慮礦石分采情況、圍岩產出情況,以及運輸設備的最優運輸距離等。礦山生產能力在500萬t/a以上時,應至少設定3個礦石溜井;如果礦山有2種以上原礦種類,且需要分采、分運時,應分別設定溜礦井;廢石量較大時,可以考慮設定單獨廢石溜井。
用途
根據溜井的用途,其作用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采場溜井:為提高裝車效率,避免因車(有軌礦車、無軌汽車,以及膠帶輸送機)等礦造成窩工,采場崩落礦石可藉助於重力作用,通過溜井下放到本中段運輸水平集中裝車。
(2)主溜井:為實現集中運輸,大部分礦山上部各中段采場崩落礦石通過礦山主溜井下放刮主運輸水平,實現集中運輸。平硐開拓的礦山,如果上部高水平平硐不具備布置硐口工業場地的條件時,一般採用主平硐運輸:上部各中段採下礦石,通過主溜井下放至主平硐水平,裝車外運。
(3)溜破系統溜井:箕斗提升的礦井,為提高箕斗裝滿率,一般需設立井下溜破系統。井下采場運卅的礦石,卸入溜破系統溜井貯存,經破碎後裝入箕斗,提升至地表。
(4)其他輔助溜井:礦山根據需要,布置各種專用溜井,實現物料的重力運輸。如部分噴漿量大的礦山,為減輕副井壓力,可布置下料溜井,將噴漿物料,如砂石等通過溜井下放井下。
形式
根據溜井直立程度,以及溜井與各中段之間的連線方式,溜井分為垂直溜井、分段控制溜井、階梯式溜井和傾斜溜井4種形式。
(1)垂直溜井
階段溜井井身呈一條直線,中間階段礦石由分支斜道放入溜井。該種溜井結構簡單,不易堵塞,使用方便,開掘容易,是套用最廣的溜井形式。但垂直溜井貯礦階段高度受限制,放礦衝擊力大,礦石易粉碎,井壁衝擊磨損大,尤其是溜井深度大時維護困難。對於分支溜井,上下中段同時生產時,卸礦作業受到影響
(2)分段控制溜井
當礦山多中段生產、溜井通過岩層穩定性差、溜井施工困難時,為降低溜井施工難度,降低礦石在溜井內的落差,減輕礦石粉碎及對井壁的磨損,可將溜井按階段分設控制閘門及轉運硐室。
(3)階梯式溜井
將溜井分成若干段,各段之間採用巷道連線。由於各中段之間需要轉運設備,不僅投資大,而且管理複雜,運行成本高,效率低,除非礦石黏性大、易結塊,高溜井放礦困難,一般不宜採用。
(4)傾斜溜井
該溜井形式是沿礦體傾斜方向將溜井布置在局部穩固岩層內。為實現順利放礦,同時便於施工,溜井傾角一般應大於60°。由於傾斜溜井長度大,施工困難,溜井容易磨損,礦石細粒含量多或濕度大時,容易造成溜井底板礦石殘留。因此,一般不建議採用此種形式。
位置選擇
溜井位置主要取決於礦山開拓系統布置、礦岩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應根據礦體埋藏條件、運輸巷道布置,以開拓工程量小、運距短、安全可靠、服務年限長、經濟效益好等為目的合理確定:
(1)溜井應儘量布置在礦量集中,運輸條件好,運輸功小的地段;
(2)溜井應布置在岩層堅硬、穩固地段,儘量避開破碎帶、斷層、溶洞及湧水量大的地段;
(3)溜井裝卸口位置,應避免直接位於石門、運輸巷道上方,以保證巷道行人、行車安全,減少對運輸線路的干擾,防止礦塵污染運輸巷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