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一個世紀以來,光陰荏冉,歲月悠悠,春風化雨,陶鑄群英。學校以“樸實沉毅”為校訓,不僅造就了徐特立、李維漢、陳子展、周世釗、楊少岩等一代名師,還孕育了郭亮、任弼時、李立三、李富春、肖勁光、曾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張孝騫、沈其震等十二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中國科學院院士,此外,著名美學家蔡儀、音樂家呂驥等學者和青年歌唱家張也等都先後就讀於長郡中學。
治校方略
辦學理念: 以人為本追求卓越
校風: 嚴謹 規範 勤奮 博學
校訓: 樸實 沉毅
學校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學校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遵循辦學規律,按照“改革、實驗、示範、高質量、現代化、有特色”的辦學思路,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和學校管理體制的改革,向教研教改要質量,從而使學校工作得到整體推進,辦出了規模,也辦出了特色。
自1995年以來,學校初、高中畢業會考合格率、優秀率以及高考升學率均居長沙市前列,先後有5名學生奪得湖南省或長沙市高考文、理科狀元,在高中數、理、化、生、信息學五科奧賽中共獲省級以上一等獎163人,其中10人進入國家集訓隊。1999年彭曉聿同學參加在瑞典舉行的第十屆國際生物學奧林匹克競賽,以個人總分第一名奪得金牌。學校體操隊曾四次代表中國參加世界中學生體操比賽,榮獲金牌5枚、銀牌5枚、銅牌9枚。2002年參加湖南省九運會,奪得16.5枚金牌,獲長沙市頒發的“特殊貢獻獎”。在文藝方面,學校參加湖南省第二、三屆重點中學文藝調演,獲聲樂、器樂、舞蹈等五個單項一等獎,連獲兩屆團體總分第一名。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學校民主管理先進集體、全國學校體育衛生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群體工作先進集體、全國藝術教育先進集體、長沙市文明標兵單位。
奧賽獲獎
國際賽(IOI):
2004年胡偉棟和栗師同學入選國家代表隊,參加國際信息學競賽,分別以第二、四名的優異成績雙雙榮獲國際金牌;
2005年胡偉棟同學再次入選國家代表隊,於8月參加國際信息學競賽。
全國賽(NOI):
2000年李佳文同學參加全國信息學競賽獲二等獎,入選國家集訓隊;2001年金愷同學參加全國信息學競賽獲二等獎,入選國家集訓隊;
2002年金愷、饒向榮、栗師同學參加全國信息學競賽,分獲一、二、三等獎,其中金愷和饒向榮同學入選國家集訓隊;
2003年金愷、栗師、胡偉棟同學參加全國信息學競賽,分獲一、一、二等獎,全部入選國家集訓隊;
2004年胡偉棟、王俊、任愷同學參加全國信息學競賽,全部獲一等獎,都入選國家集訓隊;
省賽(NOIP):
1999年羅晟和李佳文同學獲一等獎;
2000年李佳文等6名同學獲一等獎;(羅晟、金愷、翁卡爾、羅堅、陸瑩輝)
2001年羅晟等13名同學獲一等獎;
2002年金愷等19名同學獲一等獎;
2003年金愷等23名同學獲一等獎;
2004年周戈林等34名同學獲一等獎。
新的發展
2001年11月,學校與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合併,正式組建長沙市第一個基礎教育集團——長郡教育集團。兩校合併後,統一管理,雙軌運行,幹部互派,教師互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長郡實行“國有公辦”模式,麓山實行“國有民辦”模式。目前長郡本部共有教學班85個,教職員工322多人,學生5300多人。麓山國際實驗學校共有教學班62個,教職員工397個,學生2745人。
名師展示
高曉蘇:
黑龍江省穆陵縣人,197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京師範大學本科畢業,2003年評為中學特級教師。
現任長沙市長郡中學黨委書記,長沙市政府督學,長沙市中學特級教師工作研究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長沙市黨的建設研究會理事,長沙市第九、十、十一屆黨代會代表,長沙市政協委員,長沙市民教育講師團成員。湖南省“母親教育工程”特邀專家,中國德育報特約評論員。1991年至1993年由省教育廳聘為湖南省政治科高中畢業會考命題組成員。
負責學校黨建,2006年學校黨組織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2007年學校晉升為省級文明單位。本人由省政府給予記二等功的獎勵。
在管理、教育教學教研方面,有11篇論文分別評為國家級、省、市級一等獎,其中發表的有7篇。由出版社編輯出版的有2篇。撰寫的中學青年黨校教材於1994年和2003年分別由湖南出版社出版。
2002年主持國家“十五”規劃課題,於2006年4月經評審鑑定結題,2006年底該課題評為省級特等獎;主持省級課題的《親子和諧,共創學習型家庭》評為省級一等獎。
姚建民:
湖南安化縣人,中國化學會會員,中學化學特級教師,現為長郡中學化學教研組長,兼任長沙市中學化學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和長沙市兼職教研員。自1989年涉足化學奧賽培訓,經他輔導的學生李偉、王湘徽等7名同學,在2001年全國高中化學競賽中(省級賽區)中,有六人獲省一等獎,1人獲省二等獎。其中李偉、王湘徽進入省代表隊,參加了2002年初在山東濟南舉行的冬令營暨全國高中學生化學決賽,並雙雙獲得金獎。
近二十年的教書育人生涯,成就了他鮮明的教育教學風格:從激起學生的興趣出發,注重基礎、錘鍊素質、培養思維品質和科學方法,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和人文精神。他先後開展了對“概念教學”、“化學目標教學法”、“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等課題的研究,並獲得了成功,受到了各級主管部門的表彰和獎勵。
教學之餘,他撰寫經驗總結和教學論文29篇,主編或參編教學指導或輔導類專著20餘部。1993年、1994年兩度被中國教育學會授予“園丁獎”。2001年、2002年在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培訓中,做出突出貢獻,兩次受到中國化學學會表彰。
知名校友
張也:
歌唱家、聲樂教育家。
青年女高音歌唱家、國家一級演員。
1995年獲“金唱片”獎;在中央電視台舉辦的第五屆音樂電視大賽中她演唱的《走進新時代》獲金獎、“最佳演唱獎”。此節目還獲“中國電視金鷹獎”、“五個一工程”獎、“文華”獎。
沈其震:
歷任大連醫學院院長,中央衛生研究院院長,中國醫學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理事長,中國國際交流協會理事,宋慶齡基金會理事等。先後當選為農工黨第八、九屆中央副主席,農工黨中央咨監委員會主席。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至七屆全國政協常委,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著有《發熱論》、《我國歷代本草概觀》、《中西醫學交通史》、《宋元醫學概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