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校容校貌
校園坐落於道州縣城中心地段,東瀕瀟水河,西臨瀟水路,北連印刷廠,南接糧食局,占地面積71畝,總建築面積約35000平方米,其中70%為近10年所建。
辦學規模
道縣二中是一所在永州市有一定知名度的縣重點中學。2000年上學期有37個教學班,其中高中21個班,國中16個班。在校學生2400餘人。現有在職教工165人,其中專職教師105人,中學高級教師21人,一級教師55人,共產黨員41人,榮獲省級“優秀教師”稱號的6人。 該校1958年秋開辦高中部,從此成為完全中學。1978年之後,學校加大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現擁有圖書3萬餘冊,有語音教學室、微機教學室,各科教學大綱規定的實驗都能全部分組開出。
教育理念
教育信息化,是21世紀中國教育的必然趨勢,學校要生存、要發展,必須走上信息化的道路。 學校領導班子審時度勢,運籌帷幄,及時調整辦學方向,理清教學思路,響亮地提出了“以教育信息化推動教育現代化”的口號,提高全校上下對現代教育技術的認識。 1 、2002年元月學校成立創建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領導小 組,以校長為組長,分管教學的副校長為副組長,各處室負責人為成員。制定了《道縣二中現代信息技術教育五年發展規劃》,負責管理“創實”的各項事務。
2 、2004 年5月成立道縣二中創建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工作領導小組。由縣委副書記、常務副縣長羅建華任組長,副縣長陳秋廉、縣教育局局長鄧愛群、二中校長邱友傑任副組長,二中的其他校級領導為成員。為“創實”工作提供了行政保障。
3 、學校先後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規範和促進各種電教行為。如《多媒體教學獎勵方案》,《多媒體教室管理制度》,《語言室管理制度》,《電教資料器材管理、保養,借用制度》等。
4、指導和教育教職員工提高認識。要他們充分認識到教育信息 化是關係到學校生死存亡的一場深刻的革命,充分認識到教育信息化不但是教育形勢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個人事業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於是提出“四個要求”:要求所有老師要學會和掌握現代教育技術;要求 100% 的教師拿到計算機等級證書;要求各年級的電腦課開足開夠,不許擠占;要求每年一度的中青年教師優質課競賽必須使用現代教 育技術手段。
5 、硬性規定已逐漸變為一種自覺行動。如果說,學習和掌握信息化教育手段一開始還只是一種口號和教師 的個別行動,那么,教育信息化就是教育發展的快車道,擁有信息化就能搶占教育發展的制高點。
發展前景
道縣二中的校訓是“ 奮發、勤學、嚴謹、求實”。該校一向校風整肅,質量較高,在永州頗負盛名。50年代是全省12所重點初級中學之一,1958年被評為衡陽地區“支農先進單位”,1960年被評為“湖南省教育先進單位”,1982年被評為“湖南省廣播體操比賽先進單位”,1994年被評為“湖南省文明衛生單位 ”,1995年被評為永州市“勤工儉學先進單位”、“退協工作先進單位 ”、“二五普法先進單位”,1996年高中學科教學質量評價名列永州市非重點中學第一,1997年被授予永州市“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被評為“湖南省治安模範單位”。1998年被評為永州市“園林式單位 ”。 該校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堅持不斷提高教師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堅持月月上黨課、年年搞教學比武,現高三把關教師90%是年輕人。1996年高考上本科線人數創建校以來最高紀錄,1997年本科專科各半,共過100大關,1999年本科專科共150餘人,2000年本科破100大關,本專科共250人,每年上一個台階。 該校針對高中生源差的現狀,從1993年秋起,借鑑外地經驗,採取“揚長避短,獨木橋上另闢蹊徑”的正確策略,重視培養音體美特長生,特長生不僅活躍了校園文化生活,而且在比賽和高考中為學校爭光添彩。在培養“合格+特長”的學生方面,該校還不僅僅是抓音體美特長生,每個年級大多學科都有興趣小組,第二課堂非常活躍而且成績顯著。近5年中學生參加市級以上的學科競賽,獲國家級獎的3人次、省級獎5人次,市級獎37人次。1988年“江浪文學社”社員棗初三學生彭華蘭在團中央主辦的“辰光杯”徵文大賽中獲國家二等獎,榮幸地赴京參加頒獎大會。近幾年來,道縣二中校容校貌大改觀,校紀校風更嚴謹,教學質量逐年高,確實是全縣中學生嚮往的學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