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秦代,今寧遠縣境內設有舂陵、泠道二縣,是為建縣之始。
西漢時,今寧遠境內設營道、泠道二縣和舂陵侯國,屬零陵郡。初元四年(前45),舂陵侯國併入泠道縣。新莽王朝時,改泠道縣為泠陵縣,改營道縣為九疑亭。
東漢建武元年(25),恢復泠道、營道縣名。
三國東吳鳳凰元年(272),析泠道縣置舂陽縣。
晉朝永和年間,改舂陽縣為舂陵縣。
隋朝開皇九年(589),舂陵、泠道併入營道縣。
隋朝大業十三年(617),蕭銑改營道縣為梁興縣。
唐朝武德四年(621),改梁興縣為唐興縣;長壽二年(705)改為武盛縣;神龍元年(724)復為唐興縣;天寶元年(742),改唐興縣為延唐縣。
五代後梁時改為延昌縣;後唐時復為延唐縣。
後晉天福七年(942),改延唐縣為延熹縣。
北宋乾德元年(965),改延熹縣為寧遠縣,屬荊湖南路道州江華郡。
明洪武元年(1368),寧遠屬道州府。
洪武九年(1376),寧遠屬湖廣省永州府道州。
明崇禎十二年(1639)劃境東北部南北二鄉十三里置新田縣,寧遠仍屬永州府道州。
清康熙三年(1644)設湖南省,寧遠縣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永州府。
民國三年(1914),廢府留道,寧遠屬衡陽道。
民國11年(1922)廢道,設行政督察區,寧遠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民國16年(1927)劃縣境北陽明山區及新田、祁陽、桂陽等部分地,設立陽明縣。
民國20年(1931)改陽明縣為陽明特別區,民國22年(1933)撤銷,原寧遠劃出地復歸寧遠。
民國25年(1936),國民政府頒布《行政督察區專員公署暫行條例》。
民國26年12月,寧遠縣屬湖南省第九行政督察區。
民國39年(1940)4月第九行政督察區改名第七行政督察區。
新中國建立前夕,寧遠仍屬第七行政督察區。
1949年11月17日,寧遠和平解放,縣人民政府成立。寧遠縣屬湖南省永州專員公署(後改為零陵專區)。
1952年11月並衡陽、零陵、郴州三個專區為湘南行政公署(設衡陽),寧遠縣屬湘南行政公署。
1954年7月撤銷湘南行政公署,恢復衡陽、郴州二個專區,寧遠屬衡陽專區。
1962年12月,恢復零陵行政公署,寧遠屬之。
1968年9月15日,零陵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寧遠屬之。
1979年3月24日,撤銷零陵地區革命委員會,成立零陵地區行政公署,寧遠屬之。
1995年11月22日,撤銷零陵地區行政公署,成立永州市,寧遠屬之。
2000年,寧遠縣轄12個鎮、5個鄉。
2000年末,寧遠縣轄12鎮、5鄉。
2013年,撤銷舜陵鎮,建立舜陵、文廟、桐山3個街道辦事處。
2014年,撤銷保全鄉,設立保全鎮。
2018年4月24日,同意寧遠縣脫貧摘帽。
行政區劃
2013年寧遠縣轄3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4個民族鄉以及4個國有林場。
街道辦事處:文廟街道辦事處、舜陵街道辦事處、桐山街道辦事處
鄉鎮:天堂鎮、水市鎮、灣井鎮、冷水鎮、太平鎮、禾亭鎮、仁和鎮、中和鎮、柏家坪鎮、清水橋鎮、鯉溪鎮、保全鎮(原保全鄉)。[3]
民族鄉:九嶷山瑤族鄉、荒塘瑤族鄉、棉花坪瑤族鄉、桐木漯瑤族鄉。
林場:九疑山林場、白雲山林場、霧雲山林場、洋塘林場。
人口民族
人口結構
2000年末,寧遠縣轄12鎮、5鄉,698村(居)委會,總人口77.42萬。
2014年底,轄3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4個民族鄉,總人口為84.5 萬人(2013年),其中城鎮人口18萬人,鄉村人口66萬人。
民族分布
寧遠縣是一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散居縣,除漢族以外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28個少數民族,主要居住在九疑山、荒塘、桐木漯、棉花坪4個瑤族鄉,5個散居瑤族村,36個民族自然村。四個瑤族鄉分布在縣境南北邊遠山區,都是典型的農業鄉鎮。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寧遠縣位於湖南南部,萌渚嶺北麓,南有九疑山,北倚陽明山,東連新田、嘉禾、藍山,南接江華,西鄰道縣、雙牌,北界祁陽金洞林場。地處東經110°42′~112°27′,北緯25°11′~26°08′之間。南北長104.7千米,東西寬52.2千米,總面積25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地貌類型多樣,境域四面環山,呈舟狀地貌,最高海拔1959.2米,最低海拔165米。山丘面積占全縣面積的63%。 境內四面環山。南聳九疑山,北枕陽膽山,西都嶺,東亘霧雲山。
氣候環境
寧遠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氣候溫暖,雨量豐沛,年均日照1650小時,年均氣溫18.4℃,年均相對濕度79%,冬暖夏涼,四委如春。
水文環境
水系發育,泠、疑、舂、仁四水流貫全境,自南、北向西在道縣注入瀟水,素有“天然溫室”之稱。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寧遠縣處於南嶺有色金屬成礦帶北部,湘南鉛、鋅、銀多金屬成礦帶上。礦產資源品種多、礦點多、規模小,全縣已發現礦種25種、礦地72處,礦點、礦化點67處。探明有可采儲量並經主管部門審批的僅有新開銻礦和清水橋鉛鋅礦。有色金屬礦種多,多數可開採儲量少,而儲量大的灰岩、大理岩、花崗岩等非金屬礦開採利用少。共(伴)生、低品位,暫難利用的礦多,如鎢、錫、銅、鉛鋅、釩等共(伴)生、品位較低,尚難開發利用,但開發利用潛力大。
1978年以來,寧遠縣已開發利用的礦產有鉛、鋅、銅、銻、鐵、高嶺土、水泥灰岩、磚瓦粘土等十幾種。2001年,突出開發利用水泥灰岩、建築用灰岩、砂石、磚瓦粘土鉛鋅、銻、炭質頁岩等。礦產品除銻、鉛鋅銷往外地外,其他均為縣內利用。
水文資源
南、北山區水量每平方公里110萬立方米。東部崗丘地區僅61萬立方米。每年從藍山縣流入水量約1.08億立方米。1978~2003年26年中,全縣年平均徑流深784.2毫米,年平徑流量約19.8億立方米。經各河流分段計算,全縣水能理論蘊藏量11.24萬千瓦,其中可供開發的水能資源為68615千瓦,已開發35090千瓦。
寧遠境內長度在5公里以上,流域面積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有60條,發源於縣內的59條,發源於外縣的1條。除黃司河流入祁陽縣白水,下墜河經嘉禾、新田流入舂水外,其餘河流均經縣西注入瀟水。
寧遠縣有地下河42條,流量1282.1升/秒,較大泉井336個,流量722.09升/秒。二者總流量為2004.19升/秒,其中岩溶大泉34個,流量478.12升/秒。地下水分為鬆散岩類孔隙水、基岩裂縫水和碳酸鹽類岩溶水三種類型。
森林資源
查明有森林植物2000多種,喬木和灌木樹種87科254屬596種,其中有栽培價值的236種,有適用推廣價值的72種。按林種分,用材林218種,經濟林96種(其中果木33種),防護林152種,薪炭林130種。優勢樹種是杉木、馬尾松和油茶。
有珍稀優良鄉土樹種52種。屬國家一級保護樹種有水杉(引種)、搖錢樹、紅豆杉3種。二級保護樹種有銀杏、鍾萼木、胡桃、福建柏、篦子三尖杉、杜仲、觀光木、半楓荷8種。三級保護樹種有紅豆樹、油杉、皂莢、黃連木、紅楠、光皮樹、交讓木、栓皮栗、椴樹、領春木、楨楠、白辛樹、華南五針松、紫莖、凹葉厚朴、厚朴、油杉、紅椿、南方鐵杉、重陽木、三角槭、拐棗、鵝耳櫪、櫸樹共24種。湖南省屬重點保護樹種有中華五加、檫木、香榧、南方紅豆杉、紅花木蘭、金葉白蘭、白克木、香樺、湖南石櫧、金毛柯、湖南山核桃、小葉黃杞、穗狀獼猴桃、羅漢松、滇楸等15種。
土地資源
寧遠縣土地類型多,耕地少;母質母岩多樣,以砂岩為主;土壤分布規律明顯。
交通運輸
寧遠縣距長沙、廣州均在400公里以內,二廣高速已建成通車,距永州零陵機場100公里,去廣州只要4個小時車程;廈蓉高速也已建成通車,距湘南“門戶”郴州高鐵西站120公里,距國際旅遊名城廣西桂林180公里,車程均在2小時以內。
2013年新增客運班線2條,新增客運車輛14輛,新增特種載重車輛32輛、特種專用貨運車輛42輛、其它貨運車輛132輛。
2013年交通運輸工作情況
(一)交通項目建設順利實施。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縣今年繼續開展交通建設三年大會戰活動,全年將完成投資2.29億元,完成重點項目7個,目前,各項目均進展順利,已完成投資1.71億元,占計畫目標任務的75%,其中一個項目已經完工。
寧遠繞城公路設計為一條類似於長沙湘府路的城市主幹道,全長8.515公里,路基寬42米,路面寬34米,總投資2.767億元。今年,繞城公路征地拆遷工作已全部完成,A2標泠江大橋已完成30根/471米樁基成孔、灌注;A1標路基路面BT模式建設招投標工作已經完成,中標單位為中國BT模式建設先行者太平洋建設集團,工程9月20日開工以來,施工單位已完成駐地建設,完成6.5公里路基清表,1.5公里路基建設。目前,繞城公路全線完成投資7560萬元,占年計畫的75.6%。今年年底將拉通全線路基工程和泠江大橋下部結構,完成投資1億元。建成後的繞城公路將為我縣,乃至我市的一條高標準的樣板路、景觀路。我縣BT模式引進的承建單位太平洋建設集團是一家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集團,企業組織有序,管理規範,短時間內就做出了施工效果,做出了工程形象。繞城公路BT模式建設率先實現了在我縣基礎設施建設中資金缺口大也要辦成事的建設模式。
廈蓉高速寧遠互通至九嶷山連線線建設順利開展。該項目全長6.418公里,總投資4041.01萬元。目前,項目前期、征地和房屋拆遷工作均已完成,完成路基土石方295573立方米,漿砌片石邊溝2284/41630m3/m,涵洞工程173/14m/道,完成投資1012萬元,占年計畫的77.8%。本項目在建設中,指揮部和項目公司努力營造了優良的施工環境,到目前為止,全線實現了“零上訪、零阻工”,保證了工程建設順利進行。今年年底將拉通全部路基工程,完成投資1300萬元。
S236寧遠中和至縣城公路前期工作進展順利。該項目全長17.66公里,估算總投資16423.5萬元。目前,該項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省交通運輸廳已出具意見函;地災、未壓覆礦、節能減排、環評、水保、規劃選址等專項批覆已完成;國土調規、國土預審等專項報告正在編制中;一階段施工圖設計已提前完成,省交通運輸廳已組織專家來寧完成該線外業驗收和施工圖現場考察,9月5日已在長沙召開施工圖設計預評審會和外業驗收會。11月將完成招投標工作,工程開工建設。
農村公路建設:一是通暢工程全年已完成77.8公里,完成投資6008萬元,占年計畫的75.1%,11月將可提前完成全年任務。
經濟發展
2013年地方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在2013年分別達到101億元、104億元,增長11%、35%。規模工業增加值達到19.4億元,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億元,增長14%;財政收入超過八億,達到8.4億元,增長25%。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在湖南省分別較2012年提升2位、3位。三次產業結構由為25.6︰36︰38.4,二、三產業占GDP比重達到74.4%,提高0.9個百分點。財政收入占GDP比重達到8.4%;稅收占比74%。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2013年引進項目38個,到位外資7600萬美元,內聯引資36.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3600萬美元,經濟外向度有所提升。
2012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 898432萬元,同比增長12.2%。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38273萬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24493 萬元,同比增長17.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335666萬元,同比增長12.3%。按常住人口核算的人均GDP12697元,較上年增加1476元,同比增長13.2%。
農業經濟
2012年寧遠縣年末耕地面積38270公頃,全縣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428343萬元,同比增長4.5%,其中:農業產值197426萬元,同比增長3.3%;林業產值30034萬元,同比增長9.0%;牧業產值 166023萬元,同比增長3.7%;漁業產值24902萬元,同比增長8.9%;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958萬元,同比增長15%。2012全年糧食播種面積53000公頃,共收穫糧食303225噸,同比增長1.5 %。經濟作物中,烤菸種植面積8.3萬畝,收購菸葉21.79萬擔(含級外菸葉12697擔);油料作物播種面積大幅增長,特別是油菜籽播種面積達2590公頃,產量4118噸,分別增長57%和43.2%。
寧遠縣2013年糧食總產達到29.4萬噸,建成優質稻基地10萬畝。現代菸草農業穩健發展,收購菸葉20.8萬擔,連續兩年產值超過3億元、稅收過億元,躋身湖南省省第二。發展高產油菜10萬畝、商品蔬菜18萬畝、優質水果5萬畝。綠化造林10萬畝,連續三年永州市第一;發展油茶4萬畝、千畝示範基地6個。新增規模養殖場60家,2萬頭規模豬場開工建設。新增市級農業龍頭企業2家,九嶷山兔風味食品獲省農博會金獎。用現代物質技術裝備農業,農機總動力達到102萬千瓦時。新增農民專業合作社32家,“三農”農機專業合作社、太平鎮鑫農合作社分獲國家、省級示範社。統籌重點水利和面上水利建設,興修“五小”水利工程3800處,清淤擴容山塘1200口;興建集中供水工程13處,解決5.99萬人飲水安全問題,農村扶貧產業開發5120人脫貧。
寧遠的特色食品一般有釀豆腐、紅薯酒、血兔、寧遠粽子、寧遠扣肉、寧遠血鴨、寧遠粑粑、禾亭水粉、寧遠果子、寧遠地瓜乾、寧遠紅瓜子。
工業經濟
2012年,寧遠縣實現工業總產值795286萬元,同比增長24.2%,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560271萬元,同比增長28.96%,規模以下工業總產值235015萬元,同比增長19.93 %。完成全部工業增加值 268239萬元,同比增長17.7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3872萬元,同比增長23%;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104367萬元,增長5.6%。2012年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4家,其中2012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15家。工業經濟效益顯著改善,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44037萬元,同比增長26.9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達到98.08%,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2012年,全縣建築業增加值5.63億元,同比增長20.9%。全縣具有三級質資及以上的建築企業增加到10家。全年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實現利潤8335萬元,同比增長25.8%,實現稅金總額6462萬元,較上年增長95.2%,施工項目招投標推行面達到100%,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67.4萬平方米,同比增長30 %
2013年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96.5億元,同比增長21.6%;規模工業總產值68.5億元,規模工業對經濟貢獻率達到25.6%,新增入統規模企業10家;工業稅收超過7000萬元,同比增長40%,增幅連續兩年全市第一。工業技改投入超過10億元,企業申請專利211項;淘汰落後產能企業44家,“三高”企業關停面超過90%。
投資狀況
2012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71653萬元,同比增長37%。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557331萬元,同比增長50.21%,占全部投資的72.2%,是拉動投資的主要動力。完成農村固定資產投資214322萬元,增長11.57%。投資結構趨於最佳化,第一產業投資123864萬元;第二產業投資245677萬元,其中工業完成投資244277萬元,增長37.7%;第三產業投資402112萬元,三次產業投資結構比為16.1:31.8:52.1,第三產業比重呈逐年增大趨勢。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全年商品房完工面積38.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70%,商品房銷售面積18.1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3%。2012年商品房銷售均價為2390元/平方米,較上年增長34.1%。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唐至清末,湧現出狀元2名,進士82名,文武舉人及各類貢生651人,其出類拔萃者有唐代湖廣第一個狀元李郃,宋代特科狀元樂雷發。新中國成立後,寧遠更是精英輩出,僅副處級以上幹部及具有高級職稱以上的科技人員就達1000餘人,其中副師級以上60餘人。
截止到2012年底全縣共有中國小校93所,其中:中學35所,國小58所,教學點274個;在校學生100807人,其中:中學學生32471人,國小學生68336人;教師總數7662人,其中:中學教師3502人,國小教師4160人。職業教育學校4所,教師278人,學生2398人;幼稚園 262所,教師2756人,學生33012人。
醫療衛生
2012年末全縣實有衛生機構30個,其中縣級醫療服務單位3個,建制鎮衛生院17所,婦幼保健院、疾病控制中心、衛生監督所各1個,私營醫院6所。年末衛生技術人員1634人,衛生機構床位數1747床。
社會保障
2012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42元,同比增長14.5%,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2104元,同比增長21.9% ;農村居民人均純收4316元,同比增長17.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4737元,增長20.6%。期末國有、城鎮集體和其他單位在崗職工總計25361人,比年初增加933人,在崗職工年均工資34795元,比上年增加6242元,增長21.86%。
截止到2012年,全縣全年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總人數達到570051人,其中:機關事業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24171人,比2011年增加269人;企業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8714人,比上年減少234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人數527166人,其中新農保居民511430人,城鎮居民15736人。全縣參加城鎮醫療保險人數178147人,其中城鎮居民153292人,職工24855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人數689143人。2012全年安排就業培訓14218人,其中:城鎮企業職工培訓5311人,失業人員培訓3102 人,創業培訓2636人,其他培訓3169人。新增勞動力轉移就業7328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4.2%以內。2012年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2263戶,人數達60115人.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8655戶,總人數達19906人。五保戶人數7362人。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人數11221人。
風景名勝
寧遠縣有九嶷山國家森林公園、寧遠文廟、舜帝陵等著名景點。全縣有主類資源8類,占全國標準比例100%;亞類資源24類,占77.42%;基本類型資源65類,占41.94%。已知旅遊資源單體194個,其中達到國家五級的4處、四級的15處、三級的30處、二級的42處,一級的80處。專家認為,寧遠旅遊資源具有唯一性、世界性和可拓展性、全功能性、全時性,旅遊產業發展極具潛力,被亞太旅遊聯合會、中國品牌協會授予“中國最美生態文化旅遊名縣”和“中國最美文化休閒旅遊名縣”。
九嶷山是國家AAAA級景區、湖南省新“瀟湘八景”之一,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轄區內已開發的景點有舜帝陵、紫霞岩、舜源峰、玉琯岩、古舜廟遺址、文廟、鳳凰岩、桃花岩、永福寺、三分石、瑤寨等數十個。
夏朝時為紀念舜帝而建的舜帝陵,為“中華第一古陵”,歷代君王祭祀不斷,1999年修復一新,成為海內外華夏子孫祭祖朝拜的聖地。
寧遠文廟1996年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寧遠人主食以大米為主。20世紀50年代以前,貧苦農民主糧不足,多以紅薯雜糧度日,有“紅薯半年糧”之說。早餐吃蒸紅薯,稱之“圓豬圓羊”;中餐吃薯絲摻米飯,稱之“芝麻裹糖”;晚餐吃煨紅薯,稱之“吹吹打打”。20世紀80年代後,稻穀產量劇增,大米真正成為主食。西鄉人愛吃打粑粑,北鄉人愛吃粽粑。城鎮居民早餐多食米粉或麵條。
風俗民情
主食
菜餚
寧遠菜餚有四大特點。
一是辣椒。城鄉家家都制有剁辣椒,餐餐桌上有辣椒。俗說:“進了寧遠界,沒有辣椒不成菜”。
二是油炸品。有油炸豆腐片、排散、油炸魚等。
三是酸鹹菜。習慣把季節蔬菜酸製成乾濕鹹酸菜,尤以東鄉為重。
四是腊味。進入冬季,家家都要涼閔吹或熏制臘肉。除豬肉外,還有雞、鴨、魚、狗肉等,山區尤甚。炒血鴨、燜狗肉、餡豆腐,為寧遠三大傳統名菜;色、香、味俱佳,為喜慶節日筵席必備佳肴。
飲酒喝茶
寧遠人喜飲家釀酒,以紅薯酒為普遍,有“寧遠紅薯酒,農民家家有”之說縣北一帶喜用糯米釀酒,再摻燒酒浸泡,謂之“拖缸酒”,有“西路粑粑北路酒”之說。全縣各地寒冬時期喜喝熱酒,愛勸酒猜拳。東南部山區習慣用飯碗飲酒喝茶.
寧遠人喝茶,四鄉有別。縣境東部喜喝濃茶。太平、下墜、嶺頭源、雲潭、保全一帶,清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習慣用醃菜送飲。親友進門,先以茶招待。尤其是婦女,日飲3—4次,早茶、午茶、晚茶和夜茶。禾亭一帶喜用沙罐熬茶,以黃豆、花生、糖果送茶。縣境南北,平時喝井水,很少喝茶,來了客人,亦多以井水相待,故有“南路並水東路茶”之說。
著名人物
李郃(808-873):唐代文狀元,歷任河南參軍、賀州刺史(加龍虎將軍賜緋魚袋)、通政司佐司政、吏部侍郎授正議大夫等職。
楊齊賢(生卒年不詳):南宋詩論家,試製科第一。所著《李太白詩注》(25卷)是宋元明三代最通行的李詩箋注本,另著有《蜀樞集》和《周子年譜》。
熊繡(1441-1515):明代名臣,歷任陝西巡按、山東右布政使、兵部左、右侍郎、右都御史、總督兩廣軍務兼巡撫事等,卒贈刑部尚書。
荊茂(1447-1517):明代名臣,歷任河南道監督御史、廣西按察使、浙江按察使、閩浙兩省巡按等職。
楊宗稷(1865-1933):清末民初琴學宗師。著有:《琴粹》、《琴話》、《琴學漫錄》、《琴鏡補》、《琴瑟全譜》、《琴學問答》、《藏琴錄》等。
李韞珩(1877-1948):國民黨陸軍中將,第五縱隊司令。
歐陽振聲(1881-1931):近代資產階級革命家,同盟會會員。辛亥革命後為統一共和黨常務幹事、國會議員。
樂天宇(1901-1984):著名農林科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遺傳選種實驗館館長,中華全國自然科學專門學會聯合會常委。
闕漢騫(1902-1973):國民黨高級將領,第六兵團司令。敗退台灣後,先後任過台北總司令,澎湖“防守”司令等職。
李治安(1908-1980):國民黨起義將領,陸軍少將。
歐冠(1890-1981)號天爵,亦號天覺。寧遠一中第一任校長。1948年調任衡州行政督察區專員兼衡陽市長、警備司令。1950年底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湖南軍區高級參議。1954年開始,任湖南省人民軍政委員會參議(後改省政府參事)。
鄭茂清(1945-):湖南省前副省長兼省委企業工委書記。
歐進萍(1959-):結構監測、控制與防災減災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前校長、博士生導師。
李運利(1976-):女子舉重世界冠軍。
樂茂盛(1978-):男子舉重世界冠軍。
李宏利(1980-):男子舉重世界冠軍。
李郃(808-873):唐代文狀元,歷任河南參軍、賀州刺史(加龍虎將軍賜緋魚袋)、通政司佐司政、吏部侍郎授正議大夫等職。
榮譽記錄
2018年5月,入圍2018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2018年6月5日,被全國普法辦評為第四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