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1907年創辦,1953年成為湖南省重點初級中學,1996年成為湖南省重點中學,現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湖南省示範性普通高級中學、常德市明星學校。
歷史沿革
清朝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宋教仁按照清朝廷頒布的《欽定學堂章程》,呈準縣府,創辦桃源縣第一所新式中學堂,時名“桃源官立中學堂”。民國元年(1912年)春,因派系紛爭,經費無著,教員棄聘,學校被迫停辦。
民國十四年(1925年)學制變革,中等教育分初級、高級兩段,政府在漳江書院的舊址增加建築恢復了“桃源官立中學堂”,更名為“桃源縣立中學”,首任校長鳳高翥,首次提出以“誠勤”為校訓。
民國十五(1926年),因師生倍增,校舍不足,即於同年秋季遷往縣城西街考棚。
民國十六年(1927年),遷至縣城邊街省二女師原址。
民國二十年(1931年),學校再度遷至福善寺。
民國二十年(1931年),日本帝國侵略軍侵略桃源縣,學校搬遷到鄉下的雲岳鄉(今深水港鄉)。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學校再度搬遷到泥窩潭鄉鶴巢灣,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上期陳美璞任校長。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由於抗日戰爭的勝利,學校搬遷回縣城,以國民黨18軍軍長鬍伯玉的公館作校舍,更名為“桃源縣立初級中學”。
1949年7月27日桃源解放。是年8月,新生的桃源縣人民政府根據中央和省政府“維護,整頓,改革”的方針,正式接管學校,實行“原人,原薪,原職”的三原政策,校名仍為“桃源縣立初級中學”,楊昭宜原職留用,繼續擔任校長,委派中共黨員杜丹秋任教導主任。
1952年下期,學校改變招生制度,由春秋兩季招生改為秋季招生。
1953年3月,學校奉省教育廳指示,改校名為“湖南省桃源縣第一初級中學”,羅剛成擔任校長。
1954年9月,被省教育廳定為省屬重點初級中學。
1958年,應社會發展與教育需求開始興辦高中,同時更名為“桃源縣第一中學”。
1958年秋,學校設立高中部,首屆招收6個班,261名學生。
1962年開始,桃源二中、三中的高中班併入桃源一中,當年高考,高8班高啟孝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成為學校敲開清華大門的第一人。
1996年2月,被省教委定為省重點高中。
2000年12月,被全國總工會評為選“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2006年,經桃源縣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研究決定,桃源縣第一中學遷往新址(湖南省桃源縣漳江鎮環城路天子崗),國中部從一中完全剝離,與桃源九中國中部和桃源縣進修學校國中部合併組建一所全日制的公辦國中學校,定名為“桃源縣文昌中學”。
2007年10月2日,湖南省桃源縣第一中學於新址舉辦百年校慶。
學校硬體
桃源一中辦學條件一流,一校三區共有校園占地面積558畝,校舍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
1、全國同類學校中居領先地位的數位化校園網;
2、獨立的圖書館,藏書15萬冊,有各種報紙刊物450餘種,另有電子圖書50G,相當於50萬字的圖書50萬冊,有閱覽室6間,座位756座;
3、獨立的實驗大樓和科技館,內有理化生實驗室14間,每間座位56個,總座位784個,另有科技活動室6間,還建有天文台;
4、獨立的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大樓,有多媒體網路教室5間,每間65座,共390座,全校每一間普通教室均配備有多媒體計算機、電視機、室內音柱、有源音箱、投影儀、視頻展示台、銀幕等七大件,整個學校現代教育技術設施設備由校園網路系統、智慧型廣播系統、閉路電視系統、內部電話系統、IC卡一卡通系統和考場電子監控系統等七大板塊組成;
5、現代化的體育運動場;
6、設施齊全、功能完善的學生公寓,有4000個床位,都配有衛生間和太陽能熱水器;
7、師生食堂,分上下兩層,每層餐廳面積有2240平方米,整個食堂可容納4000人同時就餐;
8、全省一流的花園式教師住宅小區,占地58.7畝,共有教師住宅13棟,216套,另有“教工之家”一棟,總建築面積4萬多平方米,總投資2500萬元,小區內還建有籃球場、門球場、網球場、兒童樂園、老人樂園和會議室、歌舞廳、健身房、練功房、閱覽室、醫務室等,整個小區道路管網、綠化美化、物業管理、防盜保全一步到位,居家、健身、休閒、學習融為一體,堪稱全省一流。
學校師資
桃源一中師資力量雄厚,在職教職員工373人,其中特級教師4人,中學高級教師103人,全國優秀教師8人,研究生8人,國家級、省級骨幹教師14人,市級、縣級學科帶頭人13人,市“十百千”人才6人,兼任市級以上學術組織理事長、副理事長、理事、會員的逾百人。有教學班81個,其中高中班57個,國中班24個;有學生5466人,其中高中學生3864人,國中學生1602人。
德育教育
桃源一中大力實施“以德治校、全面育人”,取得了顯著成果。截至2008年5月底,桃源一中連續10年在校學生犯罪率為零,學生思想品德優秀率達90%,合格率100%。
桃源一中著力構建德育網路,成立了學校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德育體系。成立了由學生家長選舉產生的家長委員會,辦起了有3000多名家長參加的家長學校,定期或不定期地開展家長培訓。學校開展的“百名教師訪千家”活動,與學生家長建立了及時、廣泛的溝通渠道。學校還聘請公安、司法、衛生、消防等部門的專家當法制校長、健康顧問、安全嚮導。他們以桃花源風景區、紅岩烈士墓作為學校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來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
桃源一中大力培植校園文化,投入500多萬元修建了校史館、圖書館等多元文化陣地,建起了校園電視台、校報校刊和《新苗》文學雜誌,興建了校園文化園和校園生態園,培育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該校辦起了“新苗”文學社、宋教仁研究會、翦伯贊研究會等8個學生社團,建立了涵蓋音體美各個學科的20多個興趣小組,為所有學生創設個性成長平台,讓每名學生在校學有所長、才有所展。
學校成果
桃源一中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以德治校,全面育人”形成了鮮明的特色,《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和《湖南教育》均作了特別報導。
學校堅持以教學為中心,把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自1977年恢復高考28年來,共有16年獲得全市高考綜合排名第一。1996年成為省重點中學以來,共為北大、清華輸送了35名優秀學生,特別是2003年一年就有6名學生考入清華、2名學生考入北大,創全省農村中學單屆考清華、北大的最高紀錄。1998年以來四次奪得全省文理科“狀元”及體育考生第一名的桂冠。
桃源縣文昌中學——原桃源一中國中部
文昌概括
新組建的文昌中學現有教職員工238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34人,中級教師125人,省市學科帶頭人4人。現有56個教學班,學生4018人。校園面積100.3畝,建築面積5.5萬平方米。學校配套的教育教學設施齊全,如所有教室均安裝了多媒體教學設施。
文昌歷史
桃源縣文昌中學,位於“桃源縣第一中學”的舊址。1907年,在民主革命先驅宋教仁先生的倡導下,李世燮等一批進步人士高舉民主與科學的大旗,創辦了“桃源縣官立中學堂”,這是我縣第一所初級中學。1953年,學校更名為“桃源縣第一初級中學”。1958年,應社會發展與教育需求開始興辦高中,同時更名為“桃源縣第一中學”。2000年7月,依託桃源縣一中並在該校國中部的基礎上創辦國有民辦學校“桃源縣文昌實驗中學”。學校屬於社會力量辦學性質,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獨立辦學,獨立法人,獨立校舍,獨立核算,有償使用桃源一中教育資源。學校首批招收初一學生總計6個班,379名學生。
2006年,經縣委、縣政府、縣教育局研究決定,桃源縣第一中學遷往新址。國中部從一中完全剝離,與桃源九中國中部和桃源縣進修學校國中部合併組建一所全日制的公辦國中學校,作為全縣國中教育的龍頭學校,正式更名為“桃源縣文昌中學”。2006年8月25日正式掛牌。2008年7月撤併組建工作全部完成。
文昌榮譽
桃源縣文昌中學創辦8年來,教育教學均取得了優異成績。教師有36人次在省級和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教師參加教學比武一人獲國家級一等獎,4人獲省級一等獎,6人獲市級一等獎。有英語“三P”教學等三個科研課題獲省級一等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累計獲得市級以上獎勵172人次,其中國家級獎82人次,省級獎44人次,市級獎46人次。國中畢業會考綜合評估連連居全縣首位。學校被中國教育學會確立為“中國教育學會英語教學科研基地”,被省心理教育學會評為“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被常德市授予“安全文明校園”榮譽稱號,並被確立為“田徑運動訓練基地”。學校在全面發展的同時,特色教育也煥發出了勃勃生機。學校先後組建了八個各100人的藝術團隊:管樂隊、舞蹈隊、腰鼓隊、合唱隊、武術隊、田徑隊、書法美術攝影小組、奧賽科技小組等。在縣“雙慶”活動,與市“三獨”比賽中均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受到了家長、社會的一致好評。
學校以“追求卓越,創和諧教育,辦一流學校”為己任,正朝著教育現代化大踏步邁進。
文化傳統
校訓
誠勤誠以做人、勤以創業
註:湖南省桃源縣第一中學首任校長鳳高翥提出,傳承百年。
校標
湖南省桃源縣第一中學校標於該校2007年百年校慶,遷至新址後開始使用。該校校標簡單樸素,寓意明了,校標中波浪線條和山形線條分別代表桃源縣母親河沅江和該校新址所在的天子崗。校歌
《我們的校園》詞:石煌遠曲:歌陽
我們的校園是一幅百年的圖畫
畫裡面有雛鷹有子燕也有小馬
她穿越陽光地也穿越了風雨線
難忘的少年夢全都是青春塗鴉
張老師李老師還記得我嗎?
我曾經欠下的作業後來全補上了
就像小樹抖落敗葉重新發出了新芽新芽新芽
我們的校園是一卷長長地書法
揮毫間楷書重隸書秀狂草瀟灑
每一撇每一捺架起大寫人字
那桃紅那李白全都是青春燈塔
王老師趙老師還埋怨我嗎?
自從我騙你以後再也沒說過假話
就像石頭坦露胸懷不說莊稼是我養大養大養大
我們的校園是一部美麗的童話
童話里桃源圖詮釋著十六七八
那冰心那玉骨再加粉紅的小臉
校園外校園裡全都是燦爛彩霞
楊老師孫老師我們向前走吧
你那新添的白髮時時讓我牽掛
我要用感恩感恩的心唱你到地角天涯天涯
楊老師孫老師我們向前走吧
你那新添的白髮時時讓我牽掛
我要用感恩感恩的心唱你到地角天涯天涯
地角天涯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燕立國 | 校長、黨委副書記 |
蔣祥國 | 黨委書記 |
邵華文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黃立國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李啟文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陳淑平 | 黨委委員、副校長 |
劉宏清 | 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
黃春旭 | 黨委委員、工會主席 |
鍾明富 | 黨委委員、辦公室主任 |
著名校友
王其梅:初1班校友,開國少將,我軍優秀指揮員和政治工作者。曾任西藏軍區副政委、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等職。孟少農:初2班校友,中國汽車工業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汽車專業創始人。
燕國楨:初27班校友,教授,博士生導師,湖南省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會理事長,中國孫子與齊文化研究會理事。國家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呂果:初30班校友,北京市婦聯副主任兼秘書長,當代著名作家,《十月》雜誌第一任主編,北京市文聯理事,北京雜文學會理事。
鄭伯堅:初33班校友,教授,全國勞模,發明電子色度儀。
聶景旭:初38班校友,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航空學會動力分會發動機結構強度振動專業委員會主任,部級突出貢獻專家。
王昌耀:初43班校友,當代著名詩人,首屆廈新杯中國詩人獎獲得者。
楊先庶:初44班班校友,高級工程師,核電專家,國家計委核電辦計畫組組長。
李石基:初44班校友,教授,全國高校外語教學研究會理事,原國家教委基礎英語教材編審組成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梅其儀:初46班校友,空軍指揮學院政治部主任,少將。
林志傑:初51班校友,教授,國家重點實驗室煤燃燒實驗室主任,曾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馮衛國:初52班校友,先後在中央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北京市委等工作。歷任科員、幹事、秘書、科長、政治處副主任、黨委宣傳部長、黨委辦主任秘書長等職。
張榮茂:初53班校友,歷任瀋陽市市長、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遼寧省副省長等職。
鄭丹清:初53班校友,國家一級作曲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湖北省歌舞劇院創作室音樂創作員。
鍾發祥:初56班校友,少將,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第二炮兵工程學院機械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研究所副所長、京西理工學院院長,曾獲全軍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黃豹:初56班校友,高級工程師,首鋼軋鋼廠廠長,首鋼集團副總工程師,國家突出貢獻專家,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
鍾發平:高88班,長沙科力遠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衛國:高108班,北京東方雨虹防水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
倪正東:高157班,清科集團董事長。
郭孔文:初58班校友,高級工程師,曾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副總工程師。
敖忠:初59班校友,教授,中國作協會員,文藝評論家,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理事。
王登奇:初61班校友,徐州工程兵指揮學院教授,少將。
何孝明:初62班校友,北京空軍指揮學院教授(正軍級),全軍軍事研究中心研究員,空軍優秀文職幹部。
陳新元:初62班校友,中共湖南省紀委常委,省監察廳副廳長。
王同億:初63班校友,著名辭書家,國家特殊貢獻專家,發明新部首快速查字法。
翦冰清:初81班校友,曾任邵陽市委副書記,益陽市委副書記、市人大主任,1994年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稱號。
姚成友:初83班,高4班校友。少將,曾任桂林陸軍學院副院長、廣州軍區政治部副主任。業餘時間從事文藝創作,發表詩歌1500餘首,有“將軍詩人”之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