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兩湖平原的北部。由長江、漢江沖積而成。介於北緯29°26′~31°10′,東經111°45′~114°16′,面積3萬多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50 米左右 ,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降。成群的湖沼窪地多集中在平原東南部。長江在這裡蜿蜒曲折,向稱九曲迴腸之處。漢江是長江最長大支流,長1532千米,出鍾祥後,即分汊成放射狀三角洲水系,形成以長江為邊緣的漢江三角洲平原,是江漢平原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水的沖積,長江主流被迫南遷,歷史上至少南退3~4千米。平原深處內陸,土壤肥沃,產稻米,素稱“ 魚米之鄉”。又有武漢三鎮 ,是中國經濟的心臟區之一 。1949 年前常受洪水威脅,有“ 沙湖沔陽州 ,十年九不收” 之諺,1949年後,修建荊江、杜家台等分洪工程,加固江堤,戰勝洪水災害,被稱為湖北省的“水袋子”。隨著水利建設與河湖的綜合治理,江漢平原正逐步轉變為湖北的“錢袋子” 。
古語云:湖廣熟,天下足。這句話充分說明江漢平原在全國重要的地位。舉世文明的荊楚文化就是發源與興起於江漢平原。江漢平原人口密集,物產豐富。
魚米之鄉
由於具有良好的農業生態環境和發展優勢,江漢平原成為長江經濟帶的經濟發展所依仗的農業經濟基礎之一,農業生產總量約占湖北省的近60%,占全國的5%~12%,為全國聞名的糧、棉、油和魚、肉、蛋生產基地,素有“魚米之鄉”之稱。江漢平原的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其次為小麥。糧食產量占全省的40%左右,被譽為湖北的“糧倉”,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自明朝以來就有“湖廣熟,天下足”之稱。
其中仙桃市耕地160萬畝,土層深厚、土壤肥沃,是著名的魚米之鄉,全國重要的糧、棉、油、魚、豬、蛋生產基地。年出欄生豬100多萬頭,出籠家禽8000多萬隻,禽蛋產量50萬噸。水產量居全省第一,糧食產量居江漢平原第一。全市糧食麵積100萬畝,棉花面積40萬畝,油菜面積100萬畝,蔬菜面積60萬畝,水產面積56萬畝,淡水產品養殖面積和產量居全國第二。由於江漢平原土地肥沃,花生、紅薯、大豆、高粱、玉米、土豆等經濟作物的產量也相當可觀,豐富的農產品資源,農副產品生產和加工前景十分廣闊。其中監利縣為產糧大縣,大米產量在60萬噸以上。江漢平原的經濟作物主要是棉花,棉花產量占全省的65%以上,是湖北省最大的棉產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高產優質棉區之一。其中天門市為產棉大縣(市),棉花產量在3萬噸左右。江漢平原的油料作物種類繁多,以油菜、芝麻、花生等為主,油菜產量占全省的20%以上,芝麻產量占全省的40%以上。江漢平原的湖區是我國著名的淡水漁業區之一,不僅盛產青、草、鰱、鱅四大家魚,鯉、鯽、鱖、烏鱧等魚類也非常豐富,還盛產蝦、蟹、貝類以及蓮、藕、菱、蘆葦和水禽。其中荊州市的蓮產量居湖北省首位,占到40%~60%;洪湖主產的野鴨是湖北的特產之一。
地理概貌
早在白堊紀時江漢平原地區就生成古湖盆,淤積了巨厚的沉積物,成為今天江漢油田的基礎。後由於地質運動形成古雲夢大澤,經流入澤中的長江與漢江長期沖積而形成平原。境內地勢平坦,土地肥沃,地下水極為豐富,可稱為“華中地下海”,地上湖沼窪地星羅棋布,河港垸堤交織縱橫, 湖北號稱“千湖之省”,其地處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濕潤,光熱資源豐富,雨熱同季,降水豐沛。其中江漢平原就有300多個,重要的有洪湖、?翥夂?、長湖等,構成了一幅"水鄉澤國"的圖景,是世界上淡水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
氣候條件
江漢平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日照時數約2000小時,年太陽輻射總值約460~480千焦耳/平方厘米。無霜期約240~260天,10℃以上持續期約230~240天,活動積溫5100~5300℃。年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氣溫較高的4~9月降水量約占年降水總量的70%。其中,亞熱帶的氣候能夠滿足棉花、水稻的熱量要求,每年7、8月份的伏旱天氣滿足了棉花生產的光照需求。而長江乾支流的充沛水源能滿足水稻的水分需求。
當地氣候適宜(雨熱同期、光熱充足),土壤肥沃(沖積土、水稻土),地形平坦開闊,水源充足,都有利於棉花、水稻的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