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5年,保護區建立。
2003年9月28日,保護區由黃岡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市級保護區。
2005年9月23日,保護區通過省自然保護區評審委員會的評審。
2009年2月23日,保護區晉升為省級保護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湖北大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大別山南麓、英山縣和羅田縣北部,東接安徽鷂落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接安徽省金寨縣(部分接安徽天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與麻城毗鄰,南臨英山、羅田縣城。地處北緯31º37´36˝~31º46´30˝,東經111º03´18˝~111º30´30˝之間。
地形地貌
湖北大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地勢為北高南低,其地形自北向南呈階梯狀坡降,依次出現中山、低山、丘陵,並以中山山嶽為主要特徵,山勢雄偉。北部相對高差較大,坡陡流急,西南部緩平,多為低山丘陵。
氣候條件
湖北大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屬長江中下游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氣候溫濕,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區內年均氣溫12.5度,年平均最高氣溫18.7度,年平均最低氣溫8.8度,年降水量1433.4毫米,是湖北省多雨區之一,年平均降水日數156.7天,暴雨日數為6.5天,無霜期230天。
區域範圍
湖北大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3816公頃,其中,核心區7650公頃,緩衝區4500公頃,實驗區12666公頃。
保護目標
重點對象
湖北大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屬自然生態系統類中的森林生態系統類型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及珍稀野生動植物。
植物資源
截至2012年,湖北大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有維管植物195科763屬1465種(包括種下分類群及栽培植物),其中,蕨類植物27科49屬82種,裸子植物8科16屬22種;被子植物160科598屬1361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植物有16種,即金毛狗、大別山五針松、金錢松、巴山榧樹、厚朴、凹葉厚朴、鵝掌楸、連香樹、樟樹、楠木、櫸樹、野大豆、黃皮樹、喜樹、秤錘樹和香果樹。動物資源
截至2012年,湖北大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野生脊椎動物26目65科208種,其中獸類7目18科41種,鳥類14目33科122種,爬行類3目8科32種,兩棲類2目6科13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7種,其中Ⅰ級7種,即豹、原麝,金雕、白鸛、白肩雕、白尾海雕、大鴇;Ⅱ級20種,即穿山甲、豺、水獺、小靈貓、白額雁、鳶、赤腹鷹、普通鵟、白腹山雕、禿鷲、白尾鷂、鵲鷂、鶚、灰背隼、紅隼、白冠長尾雉、勺雞、斑頭鵂鶹,細痣棘螈、虎紋蛙。
管理措施
黃岡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大湖北大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建設領導小組,設立了大別山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保護區已形成了一套包括行政管理、科學研究、生產經營、自然保護四個方面系統而嚴密的管理模式。
生態價值
湖北大別山省級自然保護區主要涉及紅安、麻城、英山、蘄春、羅田、團風、大悟、孝昌等縣,均為國家和湖北省確定的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也是長江中游重要的生態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