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豫章西觀洪崖井

游豫章西觀洪崖井

《游豫章西觀洪崖井》是謝莊作詞,這首詩是“巧構”之作,鍊字琢句,對偶工整,節奏、詞性富於變化,讀上去流暢上口,很有情韻。全詩氣息清雅,的確體現了其“興屬間長,良無鄙促”(鍾嶸語)的風格。

作品原文

游豫章西觀洪崖井
幽願平生積,野好歲月彌。
舍簪神區外,整褐靈鄉垂。
林遠炎天隔,山深白日虧。
游陰騰鵠嶺,飛清起鳳池。
隱曖松霞被,容與澗煙移。
將遂丘中性,結駕終在斯。

作品鑑賞

山水遊歷,本有兩種寫法,隨物賦形,曲徑通幽,以視覺、聽覺,不斷翻新,有遊覽過程、路線,又有景色描繪、介紹,可稱之為“記實型”。另一種則為“寫意型”,往往不直接描寫景色的新奇美艷,耳目之內的紛至沓來,而是通過自然界的某種意境表現自己的情感、志趣,著重於美好景色的主觀感受、哲理領悟和人生的思考與選擇。謝莊這首詩採用的就是這種“寫意”手法。洪崖井,在南昌西面山中。相傳黃帝的臣子伶倫,帝堯已三千歲,得道於此,仙號洪崖,有煉丹之井遺此。東漢蔡邕《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云:“將蹈洪崖之遐跡,紹巢、由之絕軌”。可見洪崖是足以與巢父、許由等上古隱士相提並論的令人欽仰的先賢。此詩開頭兩句,先直言平生志趣:幽棲閒適是平素蓄積已久的願望,愛好山野之美更非一日。這兩句寫足了作者往日夢斷神往的情懷,也為下文寫遊歷、心志作了充分的鋪墊。“舍簪”兩句才點到遊歷地點,但又不說出地名,僅以“神區”、“靈鄉”概之,渲染出一定的環境氣氛,說自已已經到了神區之外、靈鄉之垂(陲),這可以看出作者此番遊歷並非是一般的整山覽勝,消遣時日,而是平生夙志,心嚮往之。抽去為官時的髮簪,整飾好隱逸的布衣,頗有振衣千仞崗、高步追許由的飄逸。這兩句,寫出了步入仙鄉的肅穆之感、敬畏之情,又為最後“結駕”埋下伏筆,看似淡淡,卻咀嚼有味。
“林遠”六句寫洪崖幽景。“林遠炎天隔,山深白日虧”,炎天隔阻,天氣清涼爽神,是因為樹林深遠;日光稀薄,而且難見其全,是因為群山幽邃。這兩句,雖是粗筆描畫,而境界已出。“游陰”二句,筆調空靈。嶺上陰氛,池中清氣,猶如騰蛟起鳳,遊蕩飛動,更使人感受仙鄉之飄渺,油然生輕舉之念。陰、清,這裡都是以虛代實,指空氣。謝莊詩中往往有這種筆法,如“秋浦結清陰”(《自潯陽至都集道里名為詩》)、“輕霞澄暮陰”(《北宅秘園》)、“晨寒起長淵”(《山夜憂》)之類。而嶺、池之上各著一“鵠”、“鳳”字,又益加襯現出仙人所居,果然是超絕塵寰、了無俗韻。也只有這種環境、氛圍之下,才能領略這洪崖仙山的意趣:山高蔽日,萬道霞光射進層層疊疊、連綿不斷的松林,隱約幽曖;澗底煙雲飄流,徐徐起伏,悠然遲回。那恍惚迷離、出神入化的仙境,就此出現在讀者面前了。結句寫自己辭官歸隱的打算。“將遂丘中性”,即陶淵明“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歸園田居》)之意。結駕,即停車,表示結束宦海生涯;終在斯,是說自己最終的歸宿即在於此。這返本隨化的決定,並非是一時興起。長年呼吸於世途宦場濁霧之中的詩人,陡然領略這塵跡不到的清新氣息,其爽然自失,有終焉之志,是意中之事。從謝莊平生憂愁風雨、數辭官職上看,他此刻有此感情,是可信的。全詩到此,自然收結,而餘音不絕,使人悠然神往。
這首詩是“巧構”之作,鍊字琢句,對偶工整,節奏、詞性富於變化,讀上去流暢上口,很有情韻。全詩氣息清雅,的確體現了其“興屬間長,良無鄙促”(鍾嶸語)的風格。江文通《雜體三十首》中擬謝莊詩,即以《郊遊》為題,那“翠山方藹藹,青浦正沉沉”的意境,“風散松架險,雲郁石道深”的對仗,“氣清知雁引,露華識猨音”的措詞,都幾乎可以“亂真”。由此亦可見謝莊遊覽詩的地位與影響。

作者簡介

謝莊

謝莊謝莊

(421~466)南朝宋辭賦家、詩人。字希逸。祖籍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靈運從子。曾任太子中庶子。劉劭弒立,謝莊和劉駿密通音信。劉駿討平劉劭,即皇帝位,授謝莊為侍中,拜吏部尚書。宋明帝時為散騎常侍、金紫光祿大夫。卒謚憲子。謝莊早慧,7歲能文,通《論語》。年輕時文名即遠播北魏。他的《赤鸚鵡賦》、《月賦》、《舞馬賦》,都為當時所重。《月賦》是南朝詠物寫景小賦的代表作,《舞馬賦》則是名副其實的應制之作。他的詩,鍾嶸在《詩品》中評為清雅,比較好的是五言詩《游豫章西觀洪崖井》,雜言詩《懷園引》等。《宋書·謝莊傳》說他有詩文400多篇行於世,《隋書·經籍志》錄其集為19卷,存世的作品不及十分之一,張溥輯為《謝光祿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