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池肉芽腫

2.發病年齡:多見於兒童和青年。 一般可自行消退,但常需2~3年。 2.

游泳池肉芽腫(Swimming pod granloma)病原體為海魚分枝桿菌(海分枝桿菌)。海分枝桿菌是一種緩慢生長的光照產色菌,常與水生環境中損傷,或在水中被漁或漁具損傷相關。 90%的患者感染部位為上肢。皮損常發生於皮膚表面損傷後一周至2月(平均2-3周),典型損害為無痛性炎症性結節或斑塊,可形成潰瘍,溢出黃色液體,陳舊性皮損可成疣塊。通常皮損沿淋巴管擴展,繼發性結節的發生模式類似孢子絲菌病。
海分枝桿菌感染表現為從膿腫到肉芽腫的常見組織學演變過程,但很少見到寬長的桿菌。無乾酪樣壞死,但可見到纖維素樣壞死。郎汗細胞可多可少。周圍真皮內可見到淋巴組織細胞浸潤。其上表皮角化不全、棘層肥厚或潰瘍形成。可見假上皮瘤樣增生

診斷

1.潛伏期約3周。
2.發病年齡:多見於兒童和青年。
3.好發部位:手、足、踝、膝、肘等處。
4.皮疹特點:多為單發,初為紅褐色丘疹、小結節或斑塊,少數可形成潰瘍。皮損發生於四肢末端,表現頜似疣狀皮膚結核。若發生於顏面部,則似尋常狼瘡。
5.自覺症狀:多數無自覺症狀。可有局部叩痛。
6.病理改變:與結核性肉芽腫相似,但無乾酪樣壞死。抗酸染色可見長而粗的抗酸桿菌,數目少。

鑑別診斷

應與疣狀皮膚結核、著色真菌病、孢子絲菌病鑑別。
1. 疣狀皮膚結核:先為丘疹,後漸成結節,形成中央網狀瘢痕,疣狀邊緣,四周紅暈。病檢中可見乾酪樣壞死。
2. 著色真菌病:損害為斑塊狀疣狀增生,炎症較明顯,作真菌培養或病理檢查可找到真菌。
3. 孢子絲菌病:損害為單個或沿淋巴管排列的多個結節,結核菌素試驗(-),真菌培養(+)。

治療

一般可自行消退,但常需2~3年。
利福平利福平,每日450mg,口服。
2. 二甲胺四環素(美滿黴素) 100mg,每日2次。
3. 溫熱療法:透熱療法、紅外線照射、溫濕敷等,常可提高療效。
4. 其他:結核菌苗或本菌菌苗療法亦有一定療效。

預防

游泳池水加氯消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