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游桂林諸山記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袁枚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凡山離城輒遠,惟桂林諸山離城獨近。余寓太守署中,晡食後即于于焉而游(1)。先登獨秀峰(2),歷三百六級詣其巔,一城煙火如繪。北下至風洞(3),望七星岩(4),如七穹龜團伏地上(5)。
次日過普陀,到棲霞寺(6)。山萬仞壁立,旁有洞,道人秉火導入。初尚明,已而沉黑窅渺(7)。以石為天,以沙為地,以深壑為池,以懸崖為幔,以石腳插地為柱,以橫石牽掛為棟樑。未入時,土人先以八十餘色目列單見示,如獅、駝、龍、象、魚網、僧罄之屬,雖附會亦頗有因。至東方亮,則洞盡可出矣。計行二里餘,俾晝作夜,倘持火者不繼,或堵洞口,如三良殉穆公之葬(8),永陷坎窞中(9),非再開闢不見白日。吁,其危哉!所云亮處者,望東首正白。開門趨往捫之,竟是絕壁。方知日光從西罅穿入,反映壁上作亮,非門也。世有自謂明於理、行乎義,而終身面牆者,率類是矣。
次日往南薰亭(10)。堤柳陰翳,山溪遠縈繞,改險為平,別為一格。
又次日游木龍洞(11)。洞甚狹,無火不能入。垂石乳如蓮房半爛,又似郁肉漏脯(12),離離可摘。疑人有心腹腎腸,山亦如之。再至劉仙岩(13),登閣望鬥雞山(14),兩翅展奮,但欠啼耳。腰有洞,空透如一輪明月。
大抵桂林之山,多穴,多竅,多聳拔,多劍穿蟲齒。前無來龍,後無去蹤,突然而起,夏然而止,西南無朋,東北喪偶,較他處山尤奇。余從東粵來,過陽朔(15),所見山業已應接不暇,單者,復者,豐者,殺者,揖讓者,角斗者,綿延者,斬絕者(16),雖奇鶬九首、獾疏一角(17),下足喻其多且怪也。得毋西粵所產人物,亦皆孤峭自喜,獨成一家者乎?
記丙辰余在金中丞署中(18),偶一出遊,其時年少,下省山水之樂。今隔五十年而重來,一丘一壑,動生感慨,矧諸山之可喜可愕者哉?慮其忘,故詠以詩(19);慮未詳,故又足以記。
作品注釋
(1)晡食:晚餐。于于:行動悠然自得的樣子。
(2)獨秀峰:一名紫金山,在桂林王城內。孤峰聳立,四壁如削。
(3)風洞:風洞山,一名疊彩山,在市區偏北。山上有風洞岩。山層橫斷如疊彩緞。
(4)七星岩:在市東普陀山西側,因七峰列如北斗而名。山有溶洞,一名棲霞、碧虛,深邃雄偉,自隋唐起便為遊覽勝地。
(5)穹龜:隆背的烏龜。
(6)棲霞寺:在七星岩上。
(7)窅(yǎo)渺:深遠廣袤。
(8)穆公:秦穆公,名任好,在位三十八年,任用百里奚等賢臣,稱霸西戎。死時以子車氏的三個兒子奄息、仲行、鍼虎為殉。三人均為當時著名賢士,故秦人作《黃鳥》詩哀之,稱之為“三良”。
(9)窞(dàn):深坑。
(10)南薰亭:在市北虞山山半,宋代張拭建。
(11)木龍洞:在市南。洞北懸崖舊有古木一株,倒掛石上,蜿蜒如龍,故名。
(12)郁肉漏脯:不新鮮或腐敗的肉。
(13)劉仙岩:在南溪山白龍洞南,相傳宋人劉景居此,後仙去。
(14)鬥雞山:以山形如鬥雞,故名鬥雞山。即穿山,在市東。山半有穴,南北橫貫,如月輪掛空,故又名日月岩。
(15)陽朔:縣名,今廣西陽朔縣。以風景秀麗聞名,有“甲桂林”之稱。
(16)斬絕:陡峭壁立,猶如被刀斬過一樣。
(17)奇鶬:即鶬鴰,傳說中的怪鳥,一名鬼車,有九個頭。郭璞《江賦》:“若乃龍鯉一角,奇鶬九頭。”獾疏:據《山海經》,其狀如馬,一角有錯,能御火。
(18)丙辰:1736年(乾隆元年)。金中丞:金鉷。中丞是對巡撫的別稱。金鉷字震方,一字德山,山東登州人。歷官太原知府,廣西布政使、巡撫。1736年,袁枚去桂林探望充金鉷幕僚的叔父,金鉷十分賞識他,薦舉他應博學鴻詞考試。
(19)詠以詩:袁枚在桂林作有《十月八日同陸君景文、汪婿履青及府署中諸君子游棲霞七星洞,方知五十年前夏日阻水,游未盡其奇、詩未殫其妙,補作一章》、《獨秀峰》、《南薰亭》等詩,見《小倉山房詩集》卷三十。
作品賞析
這篇遊記作於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十月。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之稱,異峰羅列,詭異多姿,山多溶洞,納彩綺麗。這篇文章抓住桂林山水特點,以寫棲霞山洞為主,附帶敘述其它景點,隨手刻繪,下語不多而得山水之神髓;同時又在比喻素描中間雜以議論,使景色栩栩如生而又充滿理趣。遊記類文章,如沒有議論及游者的感受穿插其中,便容易顯得呆滯。袁枚提倡性靈,表現在文章中,就是能把作者的感受深深地鍥入自然,使人充分體驗到自然的美。《文心雕龍·物色》說:“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寫氣圖貌,既隨物以宛轉;屬采附聲,亦與心而徘徊。”意思是說,詩人沉溺在自然之中,就不單純停留在對自然的描摹,而是把心靈與自然交融。袁枚寫山水的一些文章正達到了這一境界。
作者簡介
袁枚(1716—1798),清代詩人。字子才,號簡齋、隨園老人,浙江錢塘(今杭州)人。乾隆年間(1736—1796)進士,曾任江寧等地知縣,辭官後僑居江寧,築園林於小倉山,號隨園。論詩主張抒寫性情,創“性靈”說,對儒家“詩教”表示不滿。部分詩篇對漢儒和程朱理學進行抨擊,並宣稱“《六經》盡糟粕”(《偶然作》)。所作詩歌,多抒發其閒情逸緻。又能文,所作書信頗具特色。所著有《小倉山房集》及《隨園詩話》、《子不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