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天井峽在渭源縣城25公里處。有一橫亘15華里的史前峽谷,它雖未及美洲大峽谷的規模,但峽谷之險,山峰之秀,景色之美麗,傳說之多。無愧為大自然神工鬼斧之佳作,它是大自然厚待渭源的又一物證。
天井峽當地名叫解gai板溝天井峽景區山有情、水有意、處處皆景。峽谷兩側一座座形體不同的石峰峭崖,有的獨成一峰,妄自尊大;有的並肩而立,親親熱熱;有的象扇面;有的象麥垛;有的如奔跑的猛獸;有的象俯衝的雄鷹,真是千姿百態,變化莫測。
這裡的水更是叫人嘆為觀止,它的出口猶如天井,噴涌而出,聚合了懸崖落下的水珠,從山而降的瀑布,匯成了涓涓溪流,如同一匹脫韁的駿馬,左沖右撞,馳騁峽谷,嚮往在原野,歸宿在渭水。
天井峽,除了山奇水美以外,還有許多奇花異草和珍奇野生動物,主要有獐、鹿、西門麟、野牛、金錢豹、藍馬雞、娃娃魚等。
景觀特徵
整個景區由前、後、上、下四塊不同景色組成。前峽主要以形態各異的山崖地貌貫以神仙生活的傳說,構成新鮮、奇特、神秘的景觀色彩。前峽的主要景點有仙女屏、淋仙瀑、仙女樓、明鏡崖、香子崖、歇佛崖、馬窯灣、天馬窯、來子窯、獅象崖、鴛鴦洞、水簾洞、一線天、昆鵬展翅、金頂等十九處,是現主要遊覽區;後峽地域較為寬闊,山勢秀美,流水迷人,深潭連珠,山水相映,傳說神奇。
主要景點有象鼻崖、金字塔、玉皇城、一顆印、神仙椅、觀音峰、迷仙溝、爽心海、倩影潭、聽濤谷、迷仙巷、金鹿崖、月亮崖、田雞望月、二潭抱月、感覺石林等十七處,極具開發價值和潛力;上峽山勢險峻,密林遍布,其間有傳說中的王母瑤池天井,神仙拴馬的石馬樁,透天洞、後石門、五女峰等神奇的景觀;下峽主要是以水為主,冠以龍的傳說,形成龍的世界,有臥龍潭、銷龍峽、洞庭龍宮、鐵索橋、飛龍瀑直至石門夜月水上遊樂場。更神奇的是,在崖板溝腦的懸崖峭壁間有流入石門水庫的水源之一“天井”,是一眼從石縫中噴出的清泉,水花四濺,水氣騰騰,香甜滲骨。傳說此水能治百病,去這裡的樵夫獵人,都要攀登險道,喝一氣泉水,止渴解乏。附近村莊的老人,臨終前還要喝一氣“天井”水,才能螟目。
矗立於峽谷深處的仙女屏,宛如一道綠色屏障。她那青灰色的哨壁,是多么的堅強可靠;頂端的蒼松翠柏,總是在那裡遮風擋雨;下面一灣青草山花又是何等柔情,難怪仙女洗澡時要這裡更衣休息。而旁側的淋仙瀑,一如既往,依舊溫柔多情地將甘露飄灑飄灑……對面山崖上的窺仙洞,就更顯得深奧莫測。那形象逼真的象獅崖,雖龐大無比,但其含情脈脈的姿容,又不覺令人遐想萬千。三百多米長的一線天,真乃絕佳境地。還有那令人神往的水簾洞,傲然獨聳的金頂,小麥積、含情脈脈的梁祝峰,神奇誘人的乾坤窯,慈眉善目的毛公崖,香氣彌溫的柏香崖,昂首屹立的金鹿峰,展翅翱翔的鵬崖……使您目不暇接,如痴如迷,留戀忘返。神龍汲水,臥龍潭、鎖龍峽、有龍就有水,有水就有龍,真可謂“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開井峽,十五里峽谷,十五里畫廊,山奇水更美,人在畫中游。
旅遊景觀
天井峽內共有二十多個景點:腰崖寺、金頂、獅象崖、公母窟、子母峰、倒爬崖、透圈子、歇佛崖、馬窟灣、天馬窟、仙女屏、淋仙瀑、飲馬崖、天城堡、小麥積、水簾洞、香子圈、天井、臥龍潭、洞庭湖、黑鷹膀、馬雞場、南天門、石馬樁、金剛山、五咀崖、鑽天崖等。這一座座形體不同的石峰崖柱,有的獨成一峰、無依無托,有的並肩相靠、親親熱熱,有的象高樓,有的象麥垛,有的象奔跑的猛獸,有的象俯衝的雄鷹,有的象翩翩起舞的仙女。這裡的山形乍一看是一體的懸崖陡壁,隨著遊人的移動,又在不斷變化。從谷底仰望驚險絕奇,從山頂俯視,更是層層疊疊,多姿多彩,好似綻開的綠色花瓣。
旅遊價值
天井峽為一處沉睡多年新被發現的自然風光旅遊區,本區是以奇特、險峻、幽奧的地貌景觀為主景,森林環境為陪襯、溪流瀑布為飾綴的地貌風景區。奇特的山形地貌伴隨著神奇的傳說,充滿奇、險、壯、絕、清、秀、幽、靜、古、野的情趣,美不勝收。景區面積寬闊,景點眾多,風格獨特,有山有水,有岩洞、有草坪,再配以相應的生活服務設施和必要的人文景觀建設,將是一處具有觀光、遊樂、度假、避暑、科學考察各類活動項目齊全的旅遊勝地。
開發前景
天井峽區一出現,就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人,他們無不驚嘆讚美這裡的景色。說不知道甘肅還有一處這么美的地方。九三年九月全省新聞報刊會議的一百多名編輯和記者遊覽後,讚嘆不已都說天井峽風光集天下風光特點於一身,是甘肅的九寨溝。有文章稱:“九寨溝看水,天井峽盾山,兩處都遊覽,山水才看全。”
九四年七月全省旅遊專家教授絲綢之路東線旅遊考察之後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評價,認為天井峽有著極其廣闊的旅遊開發前景,是甘肅旅遊資源的瑰寶。
旅遊規劃
渭源旅遊產業起步於1993年,在歷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和不懈努力下,通過全縣幹部職工以及廣大民眾的苦幹實幹,克服了“起點低、起步晚、實力弱”等困難,全縣現已開發出16處景區(點),其中具有一定規模且對外開放的有首陽謁聖、天井幽谷、太白雲海、雙門踩浪、夷齊古冢、灞陵觀潮等6處。近年來,縣上以打造甘肅生態文化旅遊名縣為目標,按照“統一規劃、先易後難、分步開發、突出重點”原則,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多元投入、市場運作”的投資導向,不斷加大投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服務水平,使全縣旅遊產業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在具體工作中,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超前謀劃
堅持“規劃先行、保護第一”的原則,2006年籌資30萬元編制完成了《渭源縣旅遊業發展規劃》,提出了打造“渭河源生態文化旅遊帶”、“首陽山生態文化旅遊帶”、“洮河風光旅遊帶”三條精品線路,以“大禹導渭文化”、“伯夷叔齊文化”、“秦長城文化”為依託,全面提升旅遊景區文化品位,提高景區整體質量的旅遊產業發展總體思路。2009年籌資225萬元編制完成了《雙石門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渭河源頭—太白山景區修建性詳細規劃》和《首陽山旅遊區修建性詳細規劃》。以上規劃的編制,使我縣旅遊產業發展實現了高起點規劃。加大投入
近年來,縣上累計投入2億多元用於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使全縣旅遊基礎設施條件得到明顯改善,旅遊接待服務水平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吃、住、行、游、購、娛一體化的服務網路。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突出生態旅遊城市的定位,著力將縣城打造成生態旅遊名縣“視窗”,先後投資1億多元完成了舊城區道路改造及綠化美化、渭河風情線、清源路拓寬改造、渭河南路、三座渭河大橋等城區基礎設施工程。招商引資3000萬元建成了渭水源大酒店。投資1200萬元的老君山—灞陵橋公園一期工程已完成雕塑安裝。同時,會川、蓮峰、五竹、鍬峪等涉旅鄉鎮的城鎮改造也有較大進展,旅遊服務功能和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景區道路建設方面,先後投資7340萬元,對西五公路、羅蓮公路、渭河源旅遊道路、太白山旅遊道路、沈海公路等旅遊道路進行了硬化或鋪油罩面,聯通了“渭河源生態文化旅遊帶”、“首陽山生態文化旅遊帶”和“洮河風光旅遊帶”,形成了“景景相通,整體聯動”的格局。同時,整合林業項目資金近500萬元,完成了212、316國道和西五公路等8條涉旅道路和縣城北山的整體綠化,進一步改善了全縣生態環境條件,促進了生態環境建設與旅遊產業發展的相互協調。景區配套設施建設方面,累計投入資金2000多萬元,在首陽山、天井峽等景區修建了三星級旅遊廁所、標誌牌、停車場、游步道、生態防護欄、垃圾箱、生態桌凳等景區接待服務配套設施,並投資338萬元完成了蓮峰山莊的整體收購。健全機構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旅遊基礎條件的同時,縣上不斷健全管理機構,加大培訓力度,加強了隊伍建設。根據景點分布和景區管理工作的實際需要,在全縣設立了渭源縣公園管理站(主要管理王韶堡公園、灞陵橋公園、老君山公園),渭河源景區管理站(主要管理首陽山主峰、夷齊古冢、天井峽、石門水庫),太白山管理站(主要管理太白山景區、渭河源頭景區),雙石門管理站(主要管理雙石門景區)等4個景區管理站,並在每個管理站配備管理人員2人,保證了景點正常運轉。同時,積極壯大導遊和宣傳隊伍,不斷提升服務水平。目前,全縣共有專業導遊5人,宣傳人員7人,能夠基本滿足服務需要。強化宣傳,不斷提高旅遊景點知名度。近年來,我縣採取文化搭台,旅遊唱戲的方法,有效整合文化和旅遊資源,加大了全方位宣傳力度。一是企業文化界知名人士、學者,對渭河源文化、秦長城文化、伯夷叔齊採薇隱居文化、大禹導渭文化以及歷史傳說、民間故事等地方特色文化進行了挖掘整理。二是先後設計製作了《無限風光看渭源》、《神奇美麗天井峽》等專題宣傳片和《渭源縣旅遊交通圖》等宣傳彩頁,並出版了《渭源縣花兒集》、《渭源縣民間故事集》、《渭源縣小曲集》,增強了景區景點文化內涵,提高了全縣旅遊業的吸引力和競爭力。三是採取參加旅遊推介會、舉辦文化旅遊節、開辦渭源旅遊網等形式,對全縣的生態旅遊進行廣泛包裝宣傳,不斷提高了渭源旅遊知名度。
規範管理
以提升旅遊服務接待能力為目標,在不斷提升現有涉旅單位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特色農家樂,目前全縣共有農家樂50家,進一步提升了全縣旅遊接待能力,基本解決了遊客“住店難、吃飯難”的問題。同時,加大對各涉旅單位從業人員和景區旅遊服務人員的培訓力度,有力提升了全縣旅遊接待服務水平。加大旅遊商品開發力度
近年來,我縣依託“渭河源”特色文化品牌,不斷加大旅遊商品的開發力度,先後形成了以灞陵橋為重點的工藝品和渭源土特產為主的食品開發產業鏈,進一步延伸了旅遊產業鏈條,增加了旅遊產業的附加值。目前,已開發的“得林”牌系列中藥材營養保健品,“綠源”牌蕨菜、臥龍頭、苦苦菜等山野菜系列產品,“秀峰”牌南山放養蟲草雞、鹿血酒、土雞蛋等土特產,受到了省內外各級各類市場的青睞。目前,又篩選了20多個旅遊商品開發項目,正在招商引資當中。相關內容
概述
渭源縣位於甘肅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因渭水發源於境內鳥鼠山而得名。秦漢設首陽縣,西魏始稱渭源縣。總面積2065平方公里,共轄8鎮8鄉,3個社區,總人口35.01萬人,總耕地面積80萬畝,海拔在1930米-3941米之間,縣城海拔2080米,年平均氣溫5.8℃,年平均降雨量507毫米左右,無霜期157天。根據地形、氣候、降雨量等不同特點,全縣分為北部黃土梁峁溝壑乾旱區、中部淺山河谷川(塬)區、南部高寒陰濕區三種類型。到2004年底,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到6.176億元。歷史文化
渭源縣因地處黃河最大支流——古老渭河的發源地而得名。是黃河上游古文化發祥地之一,境內現大量仰韶文化、馬家窖文化、齊家文化遺址,是三大古文化的融匯之地。
它是中國古絲綢南路的必經之地。絲綢南路由漢代長安出發,沿渭河西行,經渭源,最終入河西走廊。公元609年隋煬帝西巡河右,就是沿這條路段到達張掖的。
縣內有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的全國獨一無二的懸臂式純木拱橋灞陵橋、葬有孤竹國二聖伯夷和叔齊的首陽山、鳥鼠同穴渭水源、秦長城遺址等渭河流域豐厚的文化積澱。歷代許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諸多手跡。
旅遊文化
渭源為黃土高原邊緣與秦嶺西端兩大地質構造的交匯帶,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連線處。獨特的地理位置,複雜的地形地貌,深厚的歷史文化,造就了頗具特色的旅遊資源。縣內氣候涼爽宜人,是避暑旅遊的理想之地。現已開發出旅遊景點16處,有國家級森林公園蓮峰山、十里“畫廊”天井峽、雲端仙境太白山、“隴原香格里拉”雙石門等自然景觀;也有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的全國獨一無二的懸臂式純木拱橋灞陵橋,上面有蔣中正、孫科、左宗棠、于右任、楊虎城、何應欽等名人要員的提詞詩詞,葬有孤竹國二聖伯夷和叔齊的首陽山、渭水發源地鳥鼠山、秦長城遺址。正式向遊人開放的有隴上碧蓮蓮峰山,渭水長虹灞陵橋,雲端仙境太白山,三國古道雙石門,神奇美麗天井峽,古雅通幽首陽山等六處旅遊風景區。
歷代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諸多寶貴手跡。如南北朝詩人庾信,隋唐詩人盧照鄰、王昌齡、岑參等。相傳原秀峰岩(今五竹寺)石窟壁畫就出自唐著名畫家吳道子之手。商周聖賢伯夷、叔齊;三國名道封衡,隋代名士李安,元代藩王汪世顯,明代遺將郭節等。自1994年以來,《無限風光看渭源》、《神奇美麗天井峽》等4部電視專題片,分別在中央電視台2套、4套、7套等節目播出。
渭源縣位於中國大陸版圖中央,因哺育了中華古代文明的渭河發源於此而得名。其為黃土高原隴西台地邊緣與西秦嶺地槽西端兩大地質構造單位的交匯地帶,地處青藏高原和黃土高原連線處。特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地形地貌,千年文明的演化、深厚的文化積澱,造就了渭源得天獨厚、頗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渭源旅遊資源有名勝古蹟、自然風光、民俗風情、商貿節會和城鎮遊樂。現已開發蓮峰攬翠、首陽雙冢、天井幽谷、石門夜月、太白雲海、君山夕照、灞陵觀潮、高崖花會、鳥鼠同穴、長城古韻、五竹積雪、鹿鳴驚夢、索林濤聲、雙門踩浪、船崖巨舫等16處旅遊景點。正式向遊人開放的有隴上碧蓮蓮峰山,渭水長虹灞陵橋,雲端仙境太白山,三國古道雙石門,神奇美麗天井峽,古雅通幽首陽山等六處旅遊風景區。
渭源歷史悠久,文化古老。早在六七千年以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境內現大量仰韶文化、馬家窖文化、齊家文化遺址,是三大古文化的融匯之地。同時,它又是中國古絲綢南路的必經之地。據考,絲綢南路由長安出發,沿渭河西行,過隴關,經天水、隴西、渭源、臨洮、臨夏,從永靖縣的臨泮關(今大河家)渡黃河,到西寧,再從西寧西北越祁連山扁都口進入河西走廊。絲綢南路從漢代開發,到南北朝達到鼎盛。公元609年隋煬帝西巡河右,就是沿這條路段到達張掖的。
古絲綢之路上渭源境內的鳥鼠山、秦長城、首陽山等名勝古蹟,歷代許多文人墨客留下了諸多寶貴手跡。如南北朝詩人庾信,隋唐詩人盧照鄰、王昌齡、岑參等都寫下了游渭源之千古絕唱。相傳原秀峰岩(今五竹寺)石窟壁畫就出自唐著名畫家吳道子之手。同時,渭河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曾經湧現眾多的賢哲異士,名臣勛將,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千古佳話,成為古代人文景觀中的一枝奇葩。眾所周知的有商周聖賢伯夷、叔齊;三國名道封衡,隋代名士李安,元代藩王汪世顯,明代遺將郭節等等,它們以不朽的史實展示著古老渭源的輝煌。
近年開發的16處旅遊景點開通了道路,配備了必要的基礎設施。新辟旅遊道路55公里,建成橋樑及過水路面7座,修建天井峽景區步道6公里,完成蓮峰山景區石子步道320米,而且修建了各景點的山門,硬化了蓮峰山、首陽山景點的旅遊步道,維修了不二法門、嘹望塔、伯夷叔齊塑像等古建,增設了太白山風擺浪防護鐵索、天井峽吊橋,蓮峰山防護欄等安全設施。94年以來,甘肅電視台,新華社甘肅分社、定西電視台製作了《無限風光看渭源》、《神奇美麗天井峽》等4部電視專題片,分別在中央電視台2套、4套、7套節目,甘肅省電視台播放。發行了《渭水源頭》、《蓮峰山風土錄》兩冊全面介紹渭源歷史文化及旅遊資源的書籍,刊印了一套渭源風光明信片及渭源風光郵戳紀念封。1999年在蘭州金城賓館舉辦了“渭源旅遊資源推介會”。2000年8月8日,又在該賓館成功舉辦了“渭源天井峽風景區旅遊經營權出讓及旅遊項目推介會,現已有28家省內外民營企業和旅行商聯繫諮詢及考察洽談。以工藝灞陵橋為重點,同時開發了硃砂泥工藝品、根雕、藥材加工、蕨萊等山野菜小包裝、地毯等土特產品。投資100萬元建設的“蓮峰山民族度假村”現已開業運營,“太玉山莊”“雙石門避暑山莊”動土興工,其總投資近千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