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蘇仁山五羊仙跡圖

清蘇仁山五羊仙跡圖

蘇仁山的意筆人物畫《五羊仙跡圖》,取材於流傳於廣東的神話故事。故事梗概為:在若干年前,廣州乃一荒涼小鎮,百姓貧苦,蝗災頻仍。

基本信息

作者

蘇仁山的意筆人物畫《五羊仙跡圖》,取材於流傳於廣東的神話故事。故事梗概為:在若干年前,廣州乃一荒涼小鎮,百姓貧苦,蝗災頻仍。一位少年的父親因欠租債而被財主抓走。少年悲慟的哭聲感動了天上的仙人,五位仙人騎著五隻羊化為祥雲而降,手持谷穗授於少年,從此廣州蝗災不再,五穀豐登,廣州也因此而得名為“五羊城”。

蘇仁山(1813-約1849),號長春、靜甫,別署寅珊等,自號玄妙觀道士,廣東順德人。工人物、山水,兼寫花卉。所作人物不泥古人法度,自辟蹊徑,不論用筆、構圖,還是造型、意境,皆有新意。有論者謂蘇氏:“白描有如石刻造,蒼勁古樸,氣韻淳厚之致。”這幅《五羊仙跡圖》充分地彰顯出蘇氏的這一畫風特徵。

簡介

該圖作者在構思上匠心獨運,不是拘執於故事具體的情節和複雜的內容組織畫面,而是抓住重心巧妙取捨,略去了祥雲、五羊等形象,突出了人物主體,將五位仙人持谷穗贈於少年這一瞬間作為定格特寫,從而起到了以一當十、舉重若輕的藝術效果。由於畫面上人物眾多,若在經營位置上處理不當,很容易使人感到呆板或紊亂,而蘇仁山在這一點上做得非常出色,他未將六位人物平均分為兩排,也不是讓五位仙人眾星捧月似地圍攏少年,而是採取既有一定均衡又不完全對等的手法,錯落有致的構圖,即一邊是一位仙人和少年相向而立,另一邊是四位仙人參差排列,其角度和朝向皆略有變化,這樣就打破了常見的觀察習慣,而使得整個畫面重心放在贈谷穗於少年的寓意上。這種處理使畫面自然流暢,又充滿節奏和張力。

和章法安排相比,《五羊仙跡圖》更使人感興趣的是作者的筆墨趣味和繪畫風格。眾所周知,在傳統中國畫的諸科中,最先成熟的便是人物畫,不論是顧愷之的“傳神論”,還是謝赫的“六法說”,皆主要指的是人物畫。以吳道子為代表的晉唐人物畫曾一度占據了中國繪畫史上的絕頂風光。由於早期的人物畫多工寫細膩,很難成為崇尚意筆的文人畫家抒發情感意志的載體,故而長期以來不為文人畫家所重,頗有些門庭冷落之感,這種狀況直到晚明陳洪綬的崛起,才終於有所改觀。蘇仁山的這幅《五羊仙跡圖》與陳洪綬的畫法又有所不同。陳洪綬的人物畫雖迂拙怪誕,但其線條細勁清圓,基本仍屬於工筆畫法,而蘇仁山在此圖中所採用的卻是吳偉、黃慎一路的意筆畫法,其高度概括的白描造型,融入了極具書寫意味的草隸、奇字之法,筆法簡煉,神備意足,線條多變,或剛或柔,或健挺,或飄逸,古樸高邁,頗有金石味道。總之,落筆草草、風致宛然、信手拈來皆成妙諦,是這幅畫的最大特色。

該圖上方作者自題:“五羊仙騎羊,蝗神騎驢,分野之下,能修德政,則蝗神逐蝗於柳,種種兆年豐,九穀遍阡陌,故附祀之。帝高陽苗裔跋。”傳統中蘇姓先祖為皇帝之孫,古帝顓頊,國於高陽,故蘇仁山自稱帝高陽之苗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