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膽和胃法

胃脹痞悶,嘔吐苦水反覆發作3年余。 證屬膽胃鬱熱,胃失和降。 當以清膽泄熱,和胃通降為法。

驗案

劉某,女,57歲。1990年1月15日初診。胃脹痞悶,嘔吐苦水反覆發作3年余。曾在某醫院胃鏡檢查診斷為淺表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經中西藥治療,症狀時輕時重。刻下症見胃脘脹悶不適,噁心嘔吐,時有苦水,泛酸,噯氣口乾欲飲,大便乾結,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證屬膽胃鬱熱,胃失和降。當以清膽泄熱,和胃通降為法。藥用:柴胡、黃芩各,梔子、橘皮、竹茹、馬尾連各6g,吳茱萸1.5g,佛手、香櫞各10g,豆蔻、酒大黃各3g。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連服7劑,症狀明顯好轉,胃脘脹悶、噁心嘔吐減輕,大便通暢。
再以前方加減,服藥10餘劑,胃痞悶脹、嘔吐苦水、泛酸基本清除。 

按語

脾隨肝升,胃隨膽降,邪熱襲膽,膽失泄降,則胃氣受阻而失其通降之性,故致膽胃鬱熱之證。此案即其的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