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胡慥扇面畫山水圖

清胡慥扇面畫山水圖

清胡慥扇面畫山水圖是一幅扇面畫作品,創作於清代。南京博物院藏。金箋,水墨設色,縱16厘米,橫18.9厘米。

基本信息

文物簡介

金陵八家”之一胡慥的作品流傳較少。他的繪畫有著與眾不同的風格。其山水之作,多蒼茫渾厚,古雅而清爽;亦寫人物,筆致簡括而傳神;又擅寫菊,能出上百種之多,用筆用墨非常神妙。

胡慥的這幅《山水圖》是一個扇面。此畫雖不大,但取式平中有起伏,構圖完整,氣韻生動,巧妙地利用金箋的質地描繪了鄉村一隅、晚秋黃昏之際的景象:左邊的山石旁,草木蕭蕭;坡上的老樹參差錯落,有的樹葉已凋零;天上晚歸的烏鴉一群群地飛來,有的已經落在枯枝頭。畫面的右邊,稀疏的綠叢中走來一大一小二人,前面的是位老者,後面跟著的是童僕。讀著畫上:“慈烏陣黑疑雲過,老木聲酣認雨來”的題句,使人有如走進畫境,感受到一種特有的秋韻。想那晚秋的黃昏,斜陽晚照,匆匆趕路回家的畫中人已經看到熟悉的家門。望著空中成群的烏鴉黑黑一片的紛紛而落,聽著秋風吹得古樹葉子發出的呼呼聲,仿佛感覺大雨就要來臨。如此暮色淒迷、豐富變換的景象,怎能不引入發出萬般感慨。作者用得當、生動的筆墨,將在特定自然環境中的細微觀察和瞬間的體悟表現出來,給讀者提供了一種新鮮的審美感受。這一詩畫結合的佳構,更讓我們看到作者的非凡功力。從畫面描寫的情景來看,似乎把畫名取作“晚歸圖”更貼切些。

此畫的用筆靈動豐富,前面山石以重墨勾皴結合寫出,遠山及近坡用淡墨鋪就,房屋僅露一半;而樹幹則用筆勁爽,樹枝勾勒有力,樹葉有各種形態,有的勾成三角形,填以赭色;有的勾成扁葉狀,填以淡綠色;有的乾脆以深淺不一的墨色表現。這些虛虛實實地處理,構成了畫面的豐富性。畫家吳湖帆對此扇面評曰:“胡石公造,‘金陵八家’之一,其山水絕無僅見,覯畫中九友之張爾唯尤為罕有。此筆與樊會公頗相近。余亦未之見耳。”進而指出兩家的水墨互為影響,並給予較高評價。

作者簡介

胡慥,一作造,字石公,江蘇秣陵(今南京)人,約卒於康熙中期。傳世作品有順治十年(1653)作的《葛仙移居圖》扇面,現藏故宮博物院;康熙二十年(1681)作的《迥岩走瀑圖》軸,圖錄於《晉唐宋元明清名畫寶鑑》;《山居觀梅圖》冊頁,現藏江蘇省南京博物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