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縣清淨庵
簡介重慶市奉節縣現存唯一的著名尼姑庵,是經奉節縣人民政府批准開放的佛教活動場所。古剎清淨庵歷史悠久。據庵中的《清淨庵重修諸殿碑誌》的記錄和《奉節縣誌》的記載,清淨庵曾被長江水漫三次,三易其址。早年清淨庵建在奉節舊縣城外的江北嘴,清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被長江洪水淹沒。鹹豐三年(1853年)心福老和尚報請縣令核准,將清淨庵由城外江北嘴遷至舊縣城南門左城上。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夏天,長江洪水再次將清淨庵淹沒,住持尼姑性資在心龍和尚的協助下,化緣重修。《奉節縣誌》還記錄了清淨庵在 “文化大革命”中遭破壞的情況。1967年,清淨庵的佛像、經書、藏品被損毀,庵門關閉。1969年,清淨庵被改建成街道明礬廠,尼眾被遷到永安鎮青石街居民房。1985年按照黨的宗教政策,清淨庵房被歸還,由縣財政撥款重建,重建的庵房占地面積858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980平方米,塑大小佛像二十三尊,佛事活動恢復。1987年,清靜庵首次舉辦觀音會,坐客有120席。1989年5月清淨庵成立管理委員會後,佛事活動日趨正常。只求心靈的安靜(奉節宗教局)題記:“苦口的是良藥,逆耳的是忠言。”、“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腎。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釋佛田說,她一直都是以此來鞭策、勉勵自己修行,為的只是求得心靈的安靜。
釋佛田,女,俗名羅書蓉,四川省南充人,生於1963年8月15日,現任奉節縣清淨庵住持、管委會主任,奉節縣政協常委。21歲那年,為宿緣所感,她萌發了出家的念頭。於是,她來到四川遂寧淨業憚院受慧靈法師剃度,取法名佛田。從此,踏上了獻身佛教事業的漫漫歷程。“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是佛教的宗旨,也是她行為做人的原則。
一、苦心經營只為傳承佛教
1990年,釋佛田來到奉節,時值清淨庵重新開放不久,歷經歷史風雨洗禮的庵堂破舊不堪,僧尼也走光了。面對眼前的衰破情景,她也曾心灰意冷,也想一走了之。但菩薩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於是,她毅然決然地留了下來。如何改變清淨庵的困境令她寢食難安。她到梁平雙桂堂、重慶華岩寺和成都文殊院請來方丈,廣收皈依弟子;召集新老居士聚集資金維修寺廟;到宗教部門爭取政策和資金,終於在1992年將寺廟維修一新;著手開辦了素餐館,搞好自養事業,改善了僧人的生活條件。僧人多了,信眾也多了,清淨庵的香火也旺了起來。
二、嘔心瀝血只為移民遷建
移民遷建是硬性任務,舍小家為國家是每個公民的應盡職責。清淨庵原來的占地面積不過400多平方米,所有的移民補償資金加起來不足50萬元。要搬遷一座寺廟,區區豈萬談何容易?怎麽辦?於是發動全體僧人、組織居士和信眾幫助化緣。然而因為奉節縣城整體搬遷,家家戶戶都面臨著搬遷新居,諾大的奉節縣,化緣所得的善款不足10萬元。10萬元,簡直是杯水車薪!怎麽辦?向重慶市佛教協會求援。從1998年到2003年間,她數次到市佛協求助,終於爭取到了90多萬元的捐助款,為清淨庵的搬遷解了燃眉之急。
事隔幾年,說起清淨庵的移民遷建過程,釋佛田仍覺得歷歷在目。因為資金不能及時到位,致使清淨庵的遷建工程遲遲動不了工,庫區蓄水在急,其它單位的搬遷工作已經熱火朝天的展開了。整個老縣城被漫天的塵土和刺耳的噪聲包圍和籠罩著,為了督促搬遷,水和電也被斷掉了。面對這樣惡劣的環境,釋佛田心急如焚。縣黨政機關、移民局和建委等相關部門已經搬到新縣城了,為了要資金、跑手續,她每天都要在新、老縣城之間來回奔波。有一天,她為了等某局長簽字,回老縣城時,公車已經收車了。於是,她只好步行回老縣城。到六號橋時,天已經黑了,又下起了瓢潑大雨,攔車未果,她只好繼續冒雨前行,全身上下被大雨澆了個透濕。想著自己的遭遇,釋佛田再也忍不住哭了,雨水、汗水和著淚水嘩嘩直往下淌。回到老縣城時,已是深夜:點多了,飢腸轆轆的她還是早上出門時吃的東西。她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次整天都只吃到一頓飯了。
歷經千辛萬苦,耗資280餘萬元,清淨庵的搬遷工程終於如期完成了。如今的清淨庵面積比以前增大了15倍,大雄寶殿和山門殿莊嚴雄偉,僧人住房窗明几淨。在綠樹紅花的映襯下,煙霧繚繞的清淨庵平添了幾分肅穆氣氛,晨鍾暮鼓,悠遠的鐘聲在山間久久迴響。目前,二期規劃的觀音殿、七佛塔和素餐館正在熱火朝天的建設之中。
三、培養僧才只為後繼有人
為使佛教後繼有人,清淨庵先後送出四位僧人分別到重慶佛學院、浙江普陀山佛學院、九華山佛學院學習深造;經常禮請諸山長老大德來清淨庵講法;帶領僧人和信眾認真學習《宗教事務條例》以及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從佛教的教義來探索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在振興佛教方面,釋佛田意味深長地說:“我們若能抓住講堂和禪堂,將來佛教的振興就有希望。”在這二堂中,禪堂主要是指個人的修行,個人若能通過修習憚定而體會到禪悅為食的境界,深得法味,就能在逆境中不退轉,順境中不迷失,並以此為資糧,教化苦難的眾生,使他們早日離苦得樂。這是出家修行人的本分事。
四、捐資行善只為回報社會
清淨庵從昔日破舊不堪到今天的莊嚴雄偉,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一直以來,清淨庵都在盡力捐資行善,回報社會。先後收養了3個棄兒,大的已經上國小四年級了,小的尚在襁褓之中;經常救濟孤兒,每年給孤寡老人送錢送物;在移民遷建那麽艱難的條件下,清淨庵還擠出3萬餘元資金救助了50多名貧困母親和30餘名貧困學生。釋佛田說:“我佛的宗旨就是:上報四恩,下化眾生。清淨庵的建設完成後,我們將擠出更多的精力和物力回報社會”。她在一次談話中說道:“我是個出家人,該怎樣為國家、為社會的建設出力呢?這麽多年來,我的親身感受是沒有黨和國家的政策,就沒有清淨庵的今天。因此,我常想,我雖出家,但未出國,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理應為國家和社會的繁榮安定出一份力。具體到實際行動就是要愛國守法,勸人止惡行善,安定社會;修建好寺廟,管理好佛教寺廟,有利於發展旅遊事業,促進市場繁榮;做好社會慈善福利事業。”
成功的背後注定有苦澀和辛酸,但是關於這些釋佛田只說了四個字:無怨無悔。
京北第一古剎南郎中清淨庵
簡介南郎中清淨庵最後一位和尚梁士久說:“我師父春法和尚經常和我們講,清淨庵是京北第一古剎。”古剎座落在村西,從南到北占兩條街,整個建築群體一字排開,六殿七進放在一條中軸線上。由前街門前第一個台階算起,到后街廟的北圍牆止,全長將近200丈,寬約60丈,占地約200畝。第一道山門過後,東邊是鐘樓,大鐘高五六尺。西邊是鼓樓,大鼓直徑6尺,一個人躺在鼓面上露不出頭和腳。進入第二道山門,首先看見的是清淨庵的第一層大殿——關公殿。後邊是廣場,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樹圍4個人伸臂可以圍一個圈,古柏樹齡在千年以上。第二層大殿是觀音殿。第三層大殿是18羅漢堂。南郎中清淨庵的18羅漢是鐵鑄的,東西各排9個羅漢,其中間的一個羅漢是青銅鍍金的。18羅漢堂後邊是一個廣場,東邊栽的是藤籮,西邊是一座白塔。白塔按北京白塔寺的白塔尺寸建造的,一模一樣。第四層大殿是前皋廟,上下兩層,中間是空的,上下兩層兩邊塑的是群佛。第五層大殿是後皋廟,分上下兩層。上層中間是一座古銅千佛囤,由1000個佛像組成。下大上小,層層塑佛,是青銅鑄成。最上層的佛是青銅鍍金的。在千佛囤旁立有古銅加金佛像3座。在千佛囤東西兩邊是24諸侯像,東邊12個,西邊12個。下層中間是一個頂天立地大佛,頭頂上層樓板,腳踩地。兩邊各有一佛,東邊是樂佛(大肚彌勒佛),西邊是愁佛,即醜佛。第六層大殿,地層殿是空的。傳說是準備為魏忠賢塑生祠用的,沒有修完,魏忠賢就被崇禎罷官,自殺身亡。後院西北角,有3個塔。在6座大殿兩旁,各設有東西廂房配殿。在清淨庵的西邊設有塔園,是個塔群。民眾說:“南郎中的和尚塔數不清”。有一年來個賣草帽的不信,他拉了一車草帽有200多個,讓人在每個塔上戴一個,當最後還有幾個草帽沒戴完,來一陣風把草帽吹跑了。賣草帽的說:“這兒塔多得讓人數不清。”南郎中清淨庵建於何時還是個謎。清淨庵最後一位和尚梁士久說:“我師父徐彥說,清淨庵四毀四建,我在廟的大鐘紀文中看到四毀四建的文字。”現在已經查到的記載是:“明正德16年(1521年)修。清淨庵天華禪師墓碑萬曆丁酉年(1597年)立,明學士金之俊撰。清淨庵碑雍正九年(1731年)立,保順撰。南郎中清淨庵,古銅加金佛囤一座,古銅加金佛像三座。”記載的都是修,不是建。南郎中清淨庵一直是隸屬北京法源寺,每代和尚都是由法源寺派來的。按北京法源寺的要求管理寺院。每年十月十五、十六、十七隻開放3天。前後皋廟上層不對外開放。北京法源寺創建於唐貞觀十九年(645年),時名“憫忠寺”,是唐太宗李世民為追奠征東將士而建。明正統二年(1437年)重修,改名崇福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重修,賜額“法源寺”。從法源寺與清淨庵的關係分析,清淨庵的創建是很古老的,很有可能是唐代建築,是建法源寺後不久建的,其理由是:(一)它不是明代建築,因為明清代的資料只記修,從來沒說建;(二)清靜庵的塔多得數不清,是長期形成的;(三)北京法源寺為什麼從始至終長期控制清淨庵,能夠找到的原因是法源寺死了和尚,埋在清靜庵塔園,這裡是北京法源寺的一墓地;(四)清淨庵平時是不開放的,一年只開放3天。這裡的和尚不是太多,老和尚吃齋念佛,小和尚打掃庭院,種點地維持生計;(五)清淨庵廟名叫庵不叫寺又不住尼姑,是給北京法源寺上年紀的不能做法事的和尚找一個安身之所;(六)清淨庵內觀音大殿前邊東西各有一棵古柏,樹齡達千年以上,就是最好的例證。傳說最後一次修繕是給魏忠賢建生祠立家廟。同時建起一個墳塋,還立了一塊碑,為魏忠賢歌功頌德。這碑在1958年大興水利修閘口用了。明天啟年間,是明朝最黑暗的時代。魏忠賢專權,人稱“九千歲”,這位文盲爬上全國僅次於皇帝的地位。杭州建起第一座魏閹的生祠,全國那些寡廉鮮恥的地方大員們,爭相效尤,很短時間裡魏太監的生祠遍及天下。清淨庵天啟年間的修繕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進行的。天啟十年,崇禎稱帝,貶魏忠賢到鳳陽祖皇陵去當燒香的太監,半路畏罪自殺。皇帝朱由儉下令,按明正刑,開棺晾屍,千刀萬剮。清淨庵還沒修完,魏閹已死。那些想拍魏忠賢馬屁的無恥大臣們沒等拍上就倒台啦。是歷史跟他們開了個玩笑。
延伸史話清淨庵這個京北第一古剎,現在還剩下三間南倒座,已經搖搖欲墜,但是屋檐和牆壁上的彩繪有的還清晰可見。1951年拆了清靜庵,蓋起了順義縣政府大禮堂。清淨庵這三間南倒座為什麼保留下來呢?大家知道的原因是因為當時還有一位老和尚叫徐顏,身旁有個小和尚,供他們師徒二人生活居住才留了下來。有人問為什麼要留下這個當不當正不正的南倒座呢?這事很少有人知道了。據徐顏後來透露,他的老師曾經和他講,清淨庵在歷史上是四毀四建,唯獨這三間南倒座是原樣的建築,哪一次它都沒毀掉,也沒拆了重修過。因為每次大廟燒毀時,三間南倒座沒著過火。據他師父說,有人看見每次大火燒起時,三間南倒座的大樑上都盤著一條巨龍。那年通知師父要拆此廟時,頭天晚上師父夢見這條巨龍又重新出現在這個大樑上。所以師父向拆廟工作人員要求,把這三間南倒座留下居住吧。他的師父說,只要這三間南倒座在,巨龍的生活環境沒被破壞,總有一天清淨庵還會修復的。這可能是出家人眷戀清淨庵的一種幻想。
上海崇明清淨庵
位於崇明縣裕安鎮德雲村253號。原屬崇明縣陳家鎮德雲村二隊,始建於民國時期的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文革期間,不幸被毀。1995年8月,經崇明縣人民政府批准,清淨庵恢復宗教活動,並建成了佛殿、東西廂房、生活樓、念佛堂、大雄寶殿等宗教設施,共建起殿廂房十九間。當時的清淨庵為二層民間建築,山門前有菜園,占地二畝零六厘,建築面積760平方米,監院為羨聖,有比丘尼五人。歷經數年,清淨庵在崇明東部地區已是一座初具規模的尼眾道場。
隨著崇明的逐步發展,清淨庵得到了廣大香客的支持。2004年起,清淨庵開始全面翻建,將原殿房進行了改擴建,將原菜園改建為庵前廣場,並重修了庵內的主體建築。
2011年10月30日,崇明縣清淨庵隆重舉行大雄寶殿落成暨全堂佛像開光慶典活動,來自滬蘇的四眾弟子近千人參加本次慶典活動。上海市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上海真如寺方丈妙靈長老,崇明縣佛教協會會長、廣福寺監院玄光法師出席慶典並先後致辭祝賀,活動由崇明縣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無為寺監院玄洪法師主持。
清淨庵面南正對北沿公路,從北沿公路往北跨過一座石橋即可進入清淨庵前的廣場。在廣場北側建有清淨庵的庵門,是將原二層小樓改成了山門殿形制,前出亭式的抱廈作為庵門。進入庵內過圓拱門,左右為原清淨庵建築,各有一座二層小樓。庵內正中大雄寶殿已全部翻建,現大雄寶殿為二層重檐挑高樓閣式大殿,建在台基之上,三進紅漆門面,黃牆黑瓦,屋脊鴟吻,甚為莊嚴,入內正中供有本尊釋迦牟尼佛和阿難、迦葉尊者,左後側供奉著地藏王菩薩,右後側供奉著文殊菩薩,背山為觀世音菩薩,兩側分列十八羅漢像,大雄寶殿匾額為趙朴初所題。
大雄寶殿後為新建的三層樓僧寮,呈U字型排列,左右各有三層八進樓房,聯結正面三層三進樓房,組成了一排十分宏偉的僧寮,中間院落有花壇,並居中有一座石雕觀音坐像點綴其間,使整個僧寮更顯壯觀,此地在做法事時至少可住下百餘號人,是一處頗具規模的僧眾居所。
據在清淨庵修持的信眾介紹,清淨庵地處偏僻,這幾年來為了籌資建庵所費甚巨,只能一點一滴地加以逐步修繕,但聽義工護法們講,這裡的主持尼師太大慈悲只要到庵院來吃飯的,從不收取飯資,庵院本來就沒有什麼經濟來源,但從來來者不拒,所以一旦遇到蒙山施食法會等法事活動,前來免費吃飯的人蠻多,但寺庵都是熱情相迎。在崇明東部的這一小鄉村中能建起如此恢宏之殿堂,實屬不易,這不僅是佛菩薩的願力加持,更是駐庵尼眾的辛勤積累。
只有內心清淨,才能成就事業,崇明清淨庵也確實名符其實為清淨之地,亦為之清淨所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