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改承天門為天安門

其實蒯祥設計建造的不是天安門,而是天安門的前身“承天門”。 天安門城樓的正脊和垂脊有些“壓勝”裝飾。 這種裝飾叫做吻獸,在天安門屋頂共有10個,傳說這是“九脊封十龍”,表示每天有10條龍來守護宮殿。

1651年10月31日 清改承天門為天安門
人們一般認為蒯祥設計建造了聞名中外的天安門。其實蒯祥設計建造的不是天安門,而是天安門的前身“承天門”。
公元1417年(明永樂十五年),明成祖朱棣準備遷都北京,派蒯祥等著名匠師分工負責皇宮建築群的設計和施工。蒯祥就精心設計了皇城正門,1420年竣工,當時叫“承天門”,為黃瓦飛檐3層樓式的5座木牌坊,是沿用唐代皇城正門的舊稱,表示皇帝“承天啟運”,“受命於天”。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承天門被火燒毀,憲宗成化元年(1465)由工部尚書白圭主持重新修建。這回不再是牌坊,而是9開間門樓了,到了明末又毀於兵火。清順治八年,即1651年,世祖福臨重新修建這座城樓,改建以後,10月31日,將承天門改稱天安門,大體成了今天這個樣式。明、清兩朝,這兒是禁地,它只是帝王皇宮的大門,紅牆圍繞,庭院陰森。當時天安門面對著大明門(清代改稱大清門,後又改稱為中華門,解放後拆了),中間是御道,兩旁是千步廊。從建承天門起,到1911年清王朝覆滅為止,除了皇親貴族來往出入,老百姓不準過往。大明門除隆重的典禮外,常年不開。封建帝王出入天安門有特定的日子,冬至到天壇祭天,夏至到北郊祀地,孟春祈谷,仲春耕田。皇帝出征,要在天安門前祭路。
天安門城樓的正脊和垂脊有些“壓勝”裝飾。這種古代方士的巫術,卻為城樓增添了神奇色彩。這種裝飾叫做吻獸,在天安門屋頂共有10個,傳說這是“九脊封十龍”,表示每天有10條龍來守護宮殿。在正脊兩端有龍頭形正吻,吻背上插著扇形的劍把,據說是為了防止它逃走,垂脊上有個仙人和九個走獸:龍、鳳、獅子、麒麟、天馬、海馬、魚、獬等。古代文人說這些吻獸是“躍蒼龍於瓦甍”,頗有趣味。傳說,南海有魚虬,尾似鴟,可激浪成雨,在屋頂上安了這種鴟尾吻獸,就能避免火災。
天安門是一座朱色宮牆中間聳峙著的一座雄偉的城樓。用白玉石砌成的須彌座,上有10多米高的大磚台,磚台上有重檐的大殿,八角檐角分上下兩層,總高33.7米。城樓東西寬9間,南北進深五間,“九五”這數目是暗示帝王尊嚴的,共有向南的菱花窗門36扇,構圖單純整齊,花紋婀娜多姿。窗門下部是木雕裙板。大殿周圍有矮牆,牆內有白玉欄桿環繞城樓。在睛朗的天宇下,城樓上的黃色琉璃瓦閃耀著燦爛的光輝,顯得非常端莊。
天安門在1952年8月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充設備和修葺城樓,重新油漆一遍,它的面貌煥然一新,安裝了電梯和暖氣等現代化設備。這是從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以後,260多年來的一次徹底修繕。此後,天安門城樓在每年“5·1”和“10·1”兩個重要節日之前,差不多都要粉刷、裝修,使它永保容光煥發,和人民在一起共度歡樂的節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