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位置
寶梵寺位於清徐縣城西南10公里的東於村北隅。是太原地區現存最完整的一座清代建築。該寺宋代名“寶林禪院”,遼、金時期稱“寶安寺”,明、清兩代為“寶梵寺”。寶梵寺即佛家寶剎之地。據寺院現存“寶林禪院新公塔銘”記載,該寺在宋宣和元年以前就已經香火鼎盛了。之後,明成化十一年重修,清光緒十八年重建。寺內壁畫、塑像、磚雕可謂獨樹一幟,堪稱三絕,是太原地區難得的一處清代藝術寶庫。現存寶梵寺占地1000餘平方米,坐北朝南,青磚砌牆,布瓦蓋頂。山門面闊三間,出檐為青磚透雕仿木垂花形,磚雕葡萄、鮮果、鮮花、動物,剔透玲瓏,栩栩如生。處處突出地方特色,體現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藝及較高的藝術品位。山門內泥塑哼哈二將手持兵劍,威風凜凜,分列兩旁。左右各設券門及鐘鼓二樓。彌勒殿似一頂花轎停在院中,內塑彌勒佛坐像笑看世間。爾後拾階而上,為該寺大殿。前廊施石柱石聯,上懸楷書金匾“華嚴真境”。內設神台,上塑三世坐佛,金面金身。
寺廟歷史
該寺宋代名“寶林禪院”,遼、金時期稱“寶安寺”,明、清兩代為“寶梵寺”。寶梵寺即佛家寶剎之地。據寺院現存“寶林禪院新公塔銘”記載,該寺在宋宣和元年以前就已經香火鼎盛了。之後,明成化十一年重修,清光緒十八年重建。寺內壁畫、塑像、磚雕可謂獨樹一幟,堪稱三絕,是太原地區難得的一處清代藝術寶庫。
建築
現存寶梵寺占地1000餘平方米,坐北朝南,青磚砌牆,布瓦蓋頂。山門面闊三間,出檐為青磚透雕仿木垂花形,磚雕葡萄、鮮果、鮮花、動物,剔透玲瓏,栩栩如生。處處突出地方特色,體現了古代匠人高超的技藝及較高的藝術品位。山門內泥塑哼哈二將手持兵劍,威風凜凜,分列兩旁。左右各設券門及鐘鼓二樓。彌勒殿似一頂花轎停在院中,內塑彌勒佛坐像笑看世間。爾後拾階而上,為該寺大殿。前廊施石柱石聯,上懸楷書金匾“華嚴真境”。內設神台,上塑三世坐佛,金面金身。
壁畫
殿內兩側壁畫繪釋迦牟尼出世成佛的神話故事,共40案。描述了釋迦牟尼從天而降,降生在一個皇宮王族家中。經歷了人世間的生、老、病、死各種疾苦,之後,捨棄皇宮王族,離家出走,歷經艱險,遍訪名師,多年苦行,最終在佛陀菩提樹下脫凡成佛。壁畫色彩鮮艷,描繪栩栩如生,再現了古代藝人的繪畫藝術才華和絕妙的藝術構思。它以神話故事啟迪人們,表現人世間的真善美,反映了佛教文化的文明與精神。大殿左右各設偏殿。東西配殿各七間,相互對稱。東配殿依次為藥王祠、觀音殿、城隍祠。西配殿依次為純陽祠、地藏殿、土地祠。整個寺院布局對稱,錯落有致。大殿均採用蘇式彩繪,更使寺院古雅幽靜,和諧統一。寺院內外青磚透雕,活靈活現,俯拾皆是。院內松柏參天,生氣盎然。是一處遊覽觀光、瞻仰佛教文化的新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