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官服補子
官服補子,是中國傳統的十二章紋作為袞服、朝服的紋飾。這是儒家的規制,歷代皇帝的冕服,從舜帝時代就用這十二章紋為飾了,以後歷代都奉承古法,經數千年而不變 ...
簡介 明代補子 明清區別 皇親國戚 文官補子 -
官員的補子
24厘米左右。 明代文官服補子:文官一品用仙鶴,二品用錦雞,三品用孔雀,四品...,以示差別,這是明代官服中最有特色的裝束。 明代發明的補子,清代沿用,但形制上有些區別。明代補子織在大襟袍上,所以補子前後都是整塊。清代補子是縫在...
概述 相關條目 -
清朝補服
封建王朝的衣冠之治集中體現在官服上,這在清代又稱補服,就是在褂子的前胸後背各綴一塊布稱為補子,繡上不同的飛禽走獸,以表示官職的差別和道德含義,‘補子’的...
補服的由來 文官武官繡禽獸 衣冠禽獸由此來 尺寸圖案規定嚴私自改變必重罰 -
補蔭
補蔭,也稱為奏蔭、蔭補、恩蔭、資蔭、奏補、任子等。一般現在習慣稱為蔭補。蔭補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長期存在的一種選官制度,蔭補官員與其它途徑出身的官員共同構...
詞義 詞析 發展歷程 入仕 選舉 -
補服
補服,又稱補褂,外褂,前後各綴有一塊“補子”,用以區別官職差別,是從我國的明朝開始出現,並一直延續到清朝滅亡時逐漸退出歷史的舞台。補子用飛禽代表文官,如...
詞語 明清時的官服 介紹 -
從二品
從二品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的官品,官制中九品十八級的第四級。從品就是副職的意思,正品則是正職。從二品就是副二品的官員,比正二品低半級。
釋義 歷朝官職 -
正二品
正二品是古代官員的一個等級,在清朝是第三級,包括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各省總督等。正二品一般是官品中的第三級,低於正一品和從一品。
-
清代冠服
清代冠服中保留的民族特色與狩獵民族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具有深刻的意義和內涵。如帝後朝袍上的馬蹄袖、披肩領和皇后兩肩所飾被稱為“緣”的半月形裝飾,分別象徵...
概述 制度 製作考證 組成結構 -
吉大文
吉大文(1828-1897),字少史,又字二郁,號觀察,諡文獻,清代崖州鏡湖人(今海南省樂東縣九所鎮鏡湖村人)。
簡介 吉氏故居 大文詩作 駢文杰作 誥封聖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