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名稱】清乾隆霽藍釉描金寶相花如意耳瓶
【形制】霽藍釉描金寶相花如意耳瓶
【尺寸】高34cm
【年代】清代
【說明】中國嘉德2003秋季拍賣會
【估價】RMB2,500,000-3,500,000
【成交價】RMB:3300000 HKD:3113208 USD:399033
霽藍釉
外形特徵
瓷器釉色名。又稱“積藍釉”、“祭藍釉”、“霽青釉”。明、清藍釉習稱“霽藍”,一種高溫石灰鹼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溫下一次燒成。色澤深沉,釉面不流不裂,色調濃淡均勻,呈色較穩定。其釉色藍如深海,釉面勻淨,呈色穩定,後人稱其為“霽青”,把它和白釉和紅釉並列,推為宣德顏色釉瓷器的三大“上品”。工藝繼承元代傳統,延燒不斷,主要造型為祭器和陳設用瓷。
明代霽藍最為後人稱道的首推宣德一朝。宣德霽藍釉瓷器多為單一色釉,也有少部分刻畫暗花的,另有藍釉白花的,多為折枝花及魚藻紋。官窯款有青花和暗款兩種。均為“大明宣德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凡四字款者,均為後仿。宣德霽藍釉主要有以下特徵:
1、里外滿施藍釉和裏白釉外藍釉者並存。
2、碗、盤口沿“燈草邊”整齊者少,多數線條彎曲,不規整。
3、圈足施釉到底,平視不足圈足露胎。
4、淺刻花紋多為龍紋,白花者龍紋少見,且白花均是用堆塑法製作,為突起的立體花紋,但觀望時,似無立體感。
5、造型碗、盤常見,瓶、壺傳世品中少見。
成化、弘治、正德時期,霽藍釉瓷器傳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時期,至今未見一件完整器,但景德鎮御廠出土過書有成化款的藍釉碎片,說明其生產從未間斷。弘治、正德藍釉瓷器帶官款者的極少,鑑定時主要是把握兩朝瓷器的胎釉及造型特徵。
嘉靖藍釉瓷器較為盛行,一是造型品種豐富多彩,二是釉色品種喲新發展。造型除傳統的宮廷祭器、陳設瓷外,日用器皿中也常見藍釉產品。釉色除霽藍外,又新創一種“回青”釉。嘉靖霽藍釉色藍中微泛紫色,有些釉面開細小紋片,個別的有棕色斑點,圈足處施一層醬色釉。嘉靖回青釉多刻暗款,均為六字楷書款,造型有罐、洗、碗、盤、杯、渣斗、香鏟等。有些尚淺刻龍鳳、雲龍及纏枝花紋。這些器物主要藏於台北和北京的故宮博物院中,均是宮中舊藏。
清代霽藍釉瓷器生產歷代未斷,均有精品傳世。有刻暗花紋的,也有描金彩的,常見造型仍是宮廷祭器和陳設用瓷。官窯霽藍釉瓷多有官款,且做工十分精細,民窯也有霽藍釉瓷多是廟堂所用的祭器,以爐、瓶最多,均無官款,但有年紀年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