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濬縣九流渡添倉會歷史淵源及其內容
據《濬縣志》記載:“濬縣添倉會興起於明,清末至民國年間頗盛。”又據《萬曆九年拾月二十二日玄帝廟建立碑記》記載:“黎陽(濬縣)以南四十里,渭水(衛河)之西劉家渡(現名牛村)東,舊有祖師行祠,前修百有餘年矣。”祭祀立廟,會依廟興,據此可知添倉會祭祀活動的興起當在大明永樂年間,距今已有600年的歷史了。濬縣添倉會即濬縣九流渡添倉會。添倉會是以蔣村為首,彭村、趙村、官莊、牛村、雷村、郝村、侯村、高村、姜村(嘉慶年間郝村與官莊為一村),共同舉辦,有民謠為證(彭、趙、官、牛、雷、郝、侯,蔣村是個老會頭)。玄帝廟所在地——高村,會在高村老廟,因九村東臨衛河,“元代即設渡口”,渡船船主姓劉,始名劉家渡。後移民漸多,遂成九村,劉姓人口稀少、因此,九村輪流撐渡,所以,劉家渡變為九流渡。
《濬縣志》載:“添倉會所供主神為玄武,玄武乃北方之神,北方屬水,故稱水神,當時衛水泛濫,民不聊生,水大成災,眾會首及民眾怨聲載道,供之水神,又招水災,供之何用,添倉會遂衰落,眾會首商議,率眾會齊到滑縣柳圈參與火神盛會,以求水火平衡,祈福消災。為了便利,眾會首將火神請至玄帝廟東廂房後,建廟一間,廟輦由九村合建,輦由雷村保管,廟門鑰匙由蔣村保管,火神得居偏位,現有建築佐證,因此,添倉會演變為火神會,此時,由於會大,場地有限,所以,眾會首協商九村輪流舉辦,輪會時各村搭建神棚——極為壯觀!只請火神延續下來,此會有兩大奇觀,一、點放百米有餘的長鞭,用馬車運載,縱橫高樹或橫排高牆,連響二小時以上,故名又叫長鞭會,意在祈祝風調雨順,人壽年豐,二、隊伍中高達4~5丈的“督督旗”,從不同的四個方向用四根長繩牽引著,緩緩前進,還有四面對子旗護衛在“督督旗”兩旁,三角形彩旗、大臥單彩旗布滿整個隊伍,極為壯觀。近年,眾會首對此正本清源,又請出玄帝,神棚內水、火二神就各居其位。在龍輦出蹕廻鑾儀仗排列時,就依《禮記·曲禮》:“行前朱鳥而後玄武”按排火神在前,水神居後,形成今天的祭祀程式;由於添倉會祭祀活動始於農耕文明時期,民眾苦於對水、火等自然現象的不可解釋,轉求水神、火神賜福,進而形成了一年一度的添倉會祭祀活動。
濬縣九流渡添倉會承載著人民大眾年年添倉的良好祝願和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嚮往。屆時鶴壁、安陽、新鄉、濬縣、淇縣、滑縣、汲縣、延津三市五縣十萬民眾蜂擁而至,人如潮湧。特別是大會的祭祀活動,宏大神聖,禮儀莊重,程式嚴謹,貫穿始終,表現形式頗具民俗文化的原始生態。
祭祀活動歷時三天。正月十八日上午,祭祀活動序幕拉開,眾會首率會眾肩抬金車玉輦齊到高村老廟將水神,火神請出,安放神棚之內。燒茴香:道鑼前導,龍旗舞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至玄帝廟禮請水、火,謂之請神。祭祀活動正式開始,禮儀莊重肅穆,依次展開:一、水神、火神啟蹕。香火燎繞中,水神、火神移駕龍輦,鑾駕啟動,週遊九村,駕臨神棚。二、水神、火神歸大位。九村會首頂禮膜拜,安放二神於神棚中。三、跑馬匹祭祀神明。在祭司引導下,舞者著獸皮,戴假面,持刀、鏟於神棚前起舞祭祀。四、九村會首獻貢。九村獻出八仙、花草蟲魚、飛禽走獸各色面制貢品,爭奇鬥豔,競獻神明。五、九村會首敬香。按照會規,九村會首依次上香。六、總會首恭讀祭文。由祭祀活動主辦村總會首朗朗誦讀,頌揚水、火為民造福的無量功德,讀後焚燒祭文,以上達天庭。七、九村會首跪拜祈福。祈求水、火來年薪火傳承,風調雨順,戶戶添倉。八、九村社火祭神。十九日黎明,玄武廟洪鐘大鼓轟鳴,聲聞九村,30多家社火5000人眾,聞聲而動,依次入列,謂之排道。前有兩人化妝騎馬,手執令旗、令箭,沖路指揮,謂之探馬。後隨兩尊門獅引路,秦瓊、敬德長蹺跟進,謂之鬥神護衛。社火魚貫而行,水、火龍輦居中,巡遊九村。之後,社火隊齊集神棚,依次獻技,上香叩拜,謂之謝神。夜幕降臨,龍燈、宮燈、吉祥燈……華燈初放,煙火升騰,社火扎場表演,兩台大戲開鑼,謂之酬神。九、燃放長鞭。午夜時,神棚前三丈多高的白楊樹上纏繞著一掛長鞭,若九曲盤龍,昂首向上。令下鞭響,九村迴蕩,燃放兩個多小時的“長鞭”給人們留下了無限的希望,今年的“場邊”又是一堆一堆金色的食糧,九流渡家家戶戶又要“添倉”。十、水神、火神迴鑾。二十日上午,九村會首集中神棚,禮請二神移駕龍輦,廻鑾玄帝廟、火神廟,祭祀活動告成。
添倉會,歷經六百餘年,起起落落,至一九八零年,由蔣村與各村會首商議,再次興起,二零一二年重新制定會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