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書信息
作 者:程必定,吳春梅 主編
出 版 社: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9-1
版 次:1
頁 數:378
字 數:300000
印刷時間:2008-10-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10938228
包 裝:平裝
二、內容簡介
2007年10月,適逢黨的十七大隆重召開之際,由省社科聯和安徽大學共同主辦、安徽大學歷史系承辦的“第四屆淮河文化研討會”21日至22日在合肥舉行。十七大報告提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給與會者以極大的鼓勵。這次研討會有來自省內外及日本的專家學者100餘人出席,收到論文50多篇。與前幾屆研討會相比,本屆會議研討範圍更廣、參與面更大、取得共識更多、對淮河文化內涵的認識更深、為現實服務的意識更強。本書收錄了這次研討會上的經典論文。全書共分歷史文化篇,社會發展篇,考古發現篇和水利建設篇等四個部分。
三、目錄
前言
“第四屆淮河文化研討會”開幕詞
開拓淮河文化研究的新階段
——在“第四屆淮河文化研討會”閉幕式上的講話
一、歷史文化篇
淮河文化概念的進一步思議
關於淮河文化研究的幾點構想
《老子》創新文化的方法論價值
淮夷與西周之間戰爭原因分析
“淮南橘”與“江南橘”地理意象的轉換
——就唐代“江南橘”長江分界線與張偉然先生商榷
明中都的班軍
此方文事落後,武功特盛
——明清時期皖北尚武風習初探
大禹——淮河走出的民族英雄
淮上奇俠魯子敬
簡論楊吳丞相徐溫
北宋以來淮河流域重大歷史事件述評
——《淮河人文志》編纂札記
大典本《泗州志》的編修時間和佚文價值
關於安徽淮北地區“剃龍頭”民俗內涵的解讀
鳳陽花鼓、鳳陽歌溯源
二、社會發展篇
淮河流域人地關係演變的歷程簡析
唐宋時期淮河流域人口變遷及其經濟影響
論淮河在中國古代南北方的分界地位
略論兩宋時期淮河流域交通的盛衰
官紳,地域與國家:明代萬曆間治淮活動中的一次爭議
淮北村莊的“圩寨化”:近代農村社會變遷的一個側影
清代淮河流域商業重鎮亳州境內的徽商
——以乾隆、光緒《婺源縣誌》為中心的考察
清末民初淮河流域自開商埠探析
淮河流域水環境治理與經濟可持續發展
淺析捻軍、苗練占領圩寨的戰略意圖
——以介紹賈臻撰《潁州奏稿》為中心
論捻黨運動開始與結束的時間
近代農會功能的嬗變與法律規範的調整
——以淮河流域為中心的考察
朱元璋反腐措施與我國當前廉政建設
試析鄂豫皖根據地的土地改革及其經驗
三、考古發現篇
安徽省淮河流域新石器時代遺址分布與農業自然條件的關係研究
現代平面設計與大眾共識的同一性淺探
雙墩刻畫符號與彝族十月太陽曆
雙墩遺址出現的紋面雕題現象之考述
蚌埠市太平崗遺址發掘成果的意義
四、水利建設篇
文獻所見先秦時期淮河流域的湖沼
明清時期黃淮造陸與蘇北災害關係研究
泗州之沉:官僚意志與淮北社會生態的衰變(1580-1949)
讀懂汝潁古河道
——汝潁亂名八百年解讀
康熙朝河圖與黃淮水利
從蘇北水荒謠諺看清代災民心態
根治淮河的關鍵——讓淮河直流入海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