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洞鄉

涌洞鄉

涌洞鄉歷史悠久,位於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城東北35公里處,東接湖南省保靖縣野竹坪鎮和本縣峨溶鎮,南與本縣乾川鄉、平馬鄉接壤,西鄰宋農鄉、龍池鎮,北連里仁鄉。

基本信息

基本概述

涌洞歷史悠久,是一座亟待開發的資源寶庫。全鄉幅員面積67.78平方公里,轄8個村45個村民小組,3358戶,12580人,平均海拔750米,森林覆蓋率22%,縣道龍川公路穿境而過。

涌洞鄉涌洞鄉

自然資源

涌洞是旅遊開發投資的熱土。轄區內的川河蓋風景區,處於秀山“安邊城保全漁洞熱水溫泉鳳凰山風景區耶秦城酉水風光”旅遊環線的中心點,擁有神奇的自然風光,一年四季、雲霧繚繞;春夏秋冬、風景如畫。春看映山紅遍夏可乘涼避暑秋觀芭毛秋雪冬賞北國風情,這神奇的自然風光,宛若人間仙境。蓋上群山起伏、怪石林立,奇山異石、巧奪天工!“雞冠岩” 栩栩如生,“四門洞”鬼斧神工,“十八堡” 峰巒疊嶂,“婆婆山” 氣勢雄偉,那一望無際的萬畝草場是武陵山腹地最大的天然草場,蓋下的 “黑洞”與“亮洞”(俗稱穿洞)“含情脈脈、遙遙相望”。納沙河畔,潺潺清泉所孕育出的充滿傳奇色彩的古脊椎動物遺址—--“扁口洞”,更為這神奇的川河風光罩上了神秘的面紗!

礦產資源

涌洞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蘊藏著豐富的煤礦、黑滑石礦、矽礦等礦產資源,年產原煤10萬噸,是全縣的產煤基地之一。涌洞物產豐富,盛產花生油菜烤菸等經濟作物,涌洞“貢米”更是享譽四方,聞名遐邇。

財政收入

2006年,全鄉實現農業總產值2140萬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812萬元;實現固定資產投資669.8萬元;財政收入突破14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012元。

發展思路

2007年,涌洞將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標,按照“立足農業穩鄉,調整產業富鄉,突破旅遊強鄉,致力科教興鄉,強化依法治鄉”的發展戰略。繼續堅持以新農村建設為抓手,以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最佳化投資環境,全員招商,全民創業,構建交通、能源、信息網路,培育萬畝銀花基地,加快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農產品商品化及工業化發展進程,實現旅遊經濟道路交通集鎮建設基礎設施等有新突破。努力把川河蓋風景區打造成武陵山區的亮麗景區

涌洞鄉位於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北部,東與湖南省接壤,距縣城36千米。面積67.78平方千米,人口1.21萬人,漢族、土家族、苗族共居。轄新農、涼河、涌洞、古田、野坪、河壩、楠木、川河8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涌洞。龍(池)川(河)公路西接319國道。
[代碼]500241211:~200新農村 ~201涼河村 ~202涌洞村 ~203古田村 ~204野坪村 ~205河壩村 ~206楠木村 ~207川河村
[沿革]1938年析原清平鄉置永興鄉,1958年改公社,1980年更名涌洞公社,1983年置涌洞鄉。1997年,面積39.7平方千米,人口0.9萬,鄉政府駐涌洞,轄涌洞、聯合、野坪、古田、大面、高洞、新農、前鋒、涼河、新堰、樂元、河壩12個行政村。
2001年區劃調整後的涌洞鄉,管轄原涌洞鄉、川河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67.78平方千米,總人口1213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55人,轄16個行政村,鄉政府駐涌洞。
附:川河鄉位於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東北部,東北與湖南省接壤。距縣城41千米。 [沿革]1984年析涌洞鄉置川河鄉。1997年,面積28.1平方千米,人口0.3萬,鄉政府駐楠木坳,轄楠木坳、川河、東風、堰田4個行政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