涇口鎮

涇口鎮

涇口鎮,古名“荊口浦”,位於偉人周恩來故鄉——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東南澗河的下游,距楚州城區35公里。面積58平方公里,口4.6萬人。下轄光明居委會、橋頭居委會等4個居委會和蛇峰村、官渡村、涇東村等9個村。交通發達,新長鐵路貼境而過,淮流公路直達鎮區,淮鹽高速穿境而過(有進出口)。水運便捷,境內的頭溪河航道西通京航大運河、東達射陽湖畔。涇口鎮既是典型的魚米之鄉,又是新興的工業化小城鎮、江蘇省文明鄉鎮,已成為投資者的理想之地。初步形成了以鋁為重點的有色金屬延伸加工、機械加工、電子材料加工等三大特色產業,已成為蘇北鋁製品集散地。同時,政府以沼氣為切入點,走“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綜合利用之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增加農民收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鎮上的涇口中學是淮安市示範國中,辦學條件優越,曾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國中畢業生,數以千計的專業技術人員。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涇口鎮 涇口鎮

涇口鎮位於一代偉人周恩來故鄉—— 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東南(距楚州城區35公里)地處三市四縣交匯處(也是蘇中與蘇北的交界處,三市即淮安、鹽城、揚州,四縣即阜寧、建湖、寶應、楚州),涇口鎮總面積58平方公里,現有在籍人口4.6萬人,其中鎮區人口萬餘人。涇口鎮既是典型的魚米之鄉,又是新興的工業化小城鎮、江蘇省文明鄉鎮,業已成為投資者的理想之地。

“涇口”來歷

涇口是澗河下游的一個鄉鎮。它西接車橋鎮,南瀕綠草盪,東與流均相連,西北與博里毗鄰。涇口鎮是因境內有小鎮涇口而得名的。這個小鎮至少在宋代即已存在了。它古名為“荊口浦”,在南宋嘉定八年(1215)編寫的《山陽縣誌》中就有記載。可惜該志已佚,但所存各種版本的淮安府縣誌中,均保存了該志中有關的一段記載,例如同治志卷十九云:“嘉定志雲,凡境內之瀕於淮湖者多溝浦,故晉口而北曰楊家溝、太倉、田院浦、宥城浦、邵農浦、東作浦、荊口浦、官渡浦、顧家堡、郭鈴溝、蛇風浦、三家浦、左家溝、魚濱浦、琶頭、泔溝……此瀕於射陽湖向西者也”。這裡所列的地名,宥城、邵農、東作、荊口、官渡、蛇風等,都在今涇口鎮境內,且都在東部邊緣上。“浦”,就是水濱的意思。由此可見,古代的射陽湖的水面,要比今天的大得多。上列地名在射陽湖老的湖岸線上,現在的流均鎮原來全部在湖裡。涇口是湖邊上的一個小鎮。到了清代,“荊”字不知怎么忽然變成了“涇”字,例如乾隆《山陽縣誌》卷六說:“口浦,澗河出此。”後來,又因為流均逐漸成陸,這兒不再是湖濱,“浦”字也就從名字上去掉了。例如同治《山陽縣誌》徑稱此地為涇口,並云:“山邑地瀕湖盪,溝渠浦港,所在異名,世代推移,已難悉考,……蛇峰之為蛇風,涇口之為荊口,漁濱變之為魚濱,頗有資於考證。”涇口鎮處於當年澗河的末端。澗河是淮安的主要河渠,是東鄉與府城聯繫的主要通道。所以,這個小鎮一直比較繁榮,並曾長期為它四周鄉村的經濟、文化和政治中心。直到解放後,鄉鎮機關移到橋頭,它的重要地位才逐漸降落下來。

涇口商場 涇口商場

經濟發展

涇口鎮 涇口鎮

涇口鎮是一個新興的工業城鎮。涇口鎮緊緊抓住發展的有利時機,擴大對外交流合作,加快科技進步,全鎮共有各類私營個體企業762家。2004年工業產值達到 5.8億元,初步形成了以鋁為重點的有色金屬延伸加工、機械加工、電子材料加工等三大特色產業,主要產品有鋼、鋁、鋅錠,各種合金、壓鑄件、澆鑄件、金屬顏料系列、氧化鋅、電子電容器陰極箔、電動腳踏車無刷電機及控制系統、IC系列電子防盜門鎖、鐵路運輸專用機械、砂輪機系列、電動工具等近200個品種,遠銷國內20多個省市和出口美國、西歐及東南亞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涇口鎮已成為蘇北鋁製品集散地。2004年該鎮吸引外來投資5000多萬元。

根據國家產業政策,鋁製品加工、機械加工、電子材料加工等產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涇口鎮將繼續勵精圖治、揚長避短,努力做大做強做優產業特色,吸引鋁製品及相關行業來該鎮投資興業。

投資前景

涇口鎮是投資者的理想選擇。涇口鎮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其交通樞紐也很優越。新長鐵路貼境而過,淮流公路直達鎮區,橫貫東西的淮鹽高速穿境而過,楚州區鄉唯一的高速進出口緊貼鎮區,境內的頭溪河航道西通京航大運河、東達射陽湖畔,水陸交通便捷。涇口鎮規劃建設的工業園區為楚州區重點園區之一,各項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相對低廉的地價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必將贏得您的青睞。涇口鎮本著互惠、互利、共同發展原則、優質高效的綜合服務、優惠的政策和“求真務實、誠摯高效”的行為準則,努力為您營造低成本、低風險的投資好去處 。

新農村建設

涇口鎮 涇口鎮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要求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在一定的時間裡和確定的區域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和生態環境、培育農業特色主導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加快農業科技推廣;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亦要兼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和諧統一。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相關,這也正是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實現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所包括的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沃土工程等土地治理項目。

前鋒鎮黨委、政府將按照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做到以沼氣為切入點,抓整體建設,走以“三沼”(沼氣、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之路,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做大做強橄欖產業,把其發展成為前鋒鎮特色主導產業,帶動農民奔康至富;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優勢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為建設經濟繁榮、設施完善、環境優美、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化教育

涇口中學創辦於1964年,是一所有著40多年辦學歷史和輝煌辦學業績的全日制公辦初級中學,是淮安市示範國中。學校辦學設施齊全,辦學條件優越,文化氛圍濃郁。多年來,我校秉承忍和文化,堅持“明理、博學、榮校、報國”的校訓,形成 “團結、文明、拼搏、進取”的校風、“敬業、嚴謹、求實、創新”教風和“文明、守紀、樂學、多思”的學風。幾十年來為高一級學校和地方事業培養了數以萬計的優秀國中畢業生,他們中有原淮安縣高考狀元薛美盛,有清華、北大學子楊東興、王友明、唐漢傑、徐淮,有數以千計的專業技術人員,有數以百計的國家公務人員,有在自己崗位為祖國、為家鄉默默奉獻的一大批勞動者。

特別是近年來,我校堅持走精細化、程式化管理之路,始終樹牢素質教育的正確方向,走內涵發展之路,辦學及管理不斷最佳化,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先後被表彰為省平安校園,淮安市、楚州區文明單位,淮安市依法治校示範校,淮安市中國小管理先進學校,淮安市校務公開示範校,區綠色學校等,這一系列榮譽的取得凝聚了全校廣大教職工無數的心血和汗水,是團結拼搏、勇於爭先的結果,是咬定目標、追求卓越的結果,是腳踏實地、攻堅克難的結果。涇中人將順應形勢,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全力辦好讓家鄉人民滿意的教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