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蠶

沙蠶

沙蠶在分類學上屬於環節動物門、多毛綱、遊走目、沙蠶科,俗稱海蟲、海蛆、海蜈蚣、海螞蝗。動物性釣餌的一種。身體分節明顯,體節兩側突出成具有剛毛的疣足,用以行動。長10厘米左右。棲息泥沙中,生殖季節或夜出覓食時,能游水。我國黃海和渤海沿岸多產,日本亦產,是釣取海魚的主要餌料。我國海濱已廣泛養殖,作為商品餌供應垂釣者。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沙蠶 沙蠶

沙蠶體似蠕蟲,呈長橢圓柱形而稍扁,兩側對稱,後端尖。整體由頭部、軀幹部和尾部3部分組成。頭部發達,由口前葉和圍口節組成。第1剛節前凸出一小葉,稱為口前葉,背面有2對簡單的圓形眼,前緣有1對細小觸手及1對粗大的觸角。口前葉後為第1節,腹面有口,稱圍口節,兩側各有4條細長觸鬚。口內有一可伸縮的吻,吻前端有1對大顎,用以捕食。軀幹部具有許多剛節,各節兩側有1對外伸的肉質扁平凸起,稱為疣足,足上有剛毛。疣足多為雙葉型,具有游泳和爬行功能。剛毛有毒腺,刺到皮膚有紅腫疼痛感覺。尾部為體的末節,亦稱肛節,節上有1對肛須,肛門位於肛節末端背面。  

生長繁殖

沙蠶 沙蠶

沙蠶頭有齶。身體有兩根短觸手眼,各有疣足,用於移動。用 鰓呼吸。臨近生殖時,多數種類通常在夜間離開海底淺洞穴到近海面處排出性細胞出球形幼體。有些沙蠶在洞內生殖。雌體排卵後即死去,並被雄體所食。有的沙蠶體圓形、後端尖,具許多體節。沙蠶可分為頭身體和尾。沙蠶頭髮達,沙蠶和圍口節兩個主要部分組成。沙蠶口前伸於口前方的圓三角形或圓錐形肉質葉突對簡單的圓形眼,前伸的頭觸手和其前端腹側兩個大的分節的觸角。沙蠶口腔為一大的環狀,沙蠶腹面具橫長的口,沙蠶側肌肉質的吻可由口伸出,沙蠶吻前端具吻表面沙蠶具顎齒;沙蠶許多結構相似,沙蠶每亦見於深海,在岩岸石塊下、石縫中、海藻叢間,軟底質中均為占優勢的生活於淡水或半鹹水的沙蠶等少數種在生殖前無多大形態變化外,沙蠶多數種在生殖前發生明顯的形態變化,稱沙蠶體,有的沙蠶有出現於體中後,沙蠶有許多相似的疣足。沙蠶疣足多為內足。沙蠶通常在夜間離開海底淺洞到近海面活動。沙蠶卵孵出球形幼體。使蟲體呈現兩個不同的體區;沙蠶頭腹面有口,有觸鬚,觸角和觸手。沙蠶吻分前後,沙蠶口無小齒,有的沙蠶等有發生在蟲體,使沙蠶蟲體呈現。沙蠶體的主要變化,沙蠶口前觸手和觸角縮短,沙蠶眼變大,沙蠶疣足在無性節僅背、腹須膨大,沙蠶有腹須,沙蠶有腹須,沙蠶變為寬扁狀或扇形,剛亦逐步所替代。沙蠶雄的須具齒狀化。沙蠶內部變化包括肌肉的分解和重組、沙蠶消化道的融體充滿,結果使沙蠶蟲體變化。

沙蠶多為雌雄異體,無明顯的生殖器官,只在生殖前期形成生殖腺,出現體色或形態變化,稱異沙蠶體。其發育比較複雜,受精卵須經過螺旋卵裂、擔輪幼蟲、後擔輪幼蟲、疣足幼蟲、剛節幼體等發育形成成體。  

生活習性

沙蠶 沙蠶

沙蠶在潮間帶極為習見,亦見於深海,在岩岸石塊下、石縫中、海藻叢間,以及珊瑚礁或軟底質中均為占優勢的無脊椎動物。主要食其他蠕蟲及海產小動物。除生活於淡水或半鹹水的日本刺沙蠶等少數種在生殖前無多大形態變化外,沙蠶科的多數種在生殖前發生明顯的形態變化,稱異沙蠶體,有的有性節出現於體中後部,使蟲體呈現兩個不同的體區;有的如大眼沙蠶、中沙沙蠶等有性節僅發生在體中部,使蟲體呈現前部無性節、中部有性節、後部無性節三個明顯的體區。異沙蠶體的主要變化是:口前葉觸手和觸角縮短,眼變大並具晶體,疣足在無性節僅背、腹須膨大,而在有性節除背、腹須基部膨大外,並出現附加的葉片狀突起,剛毛葉變為寬扁葉片狀或扇形,剛毛亦逐步為游泳槳狀剛毛所替代。雄性的背須具齒狀乳突、肛節長出特化的感覺乳突。內部變化包括肌肉的分解和重組、消化道的自融、體腔充滿生殖產物,結果使蟲體變化(雄性乳白色、雌性藍綠色),這都有利於沙蠶由底棲轉入生殖浮游。由於環境(溫度、月光等)的影響,性成熟的雌、雄沙蠶個體先後離開棲息地,起浮於海面排精放卵。多個雄性個體圍繞雌性個體旋轉運動,這種生殖現象稱為婚舞。婚舞后,雌雄個體大多下沉于海底死去。現中國發現具異沙蠶體的沙蠶有35種。

地理分布

沙蠶 沙蠶

北美最常見的種為 N. limnicola,分布太平洋及大西洋沿岸。 N. virens可長達80cm,分布於北太平洋兩側。中國福建、浙江、廣東沿海有養殖。

經濟價值

沙蠶 沙蠶

沙蠶和鹵蟲是構成海洋生物食物鏈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魚、蝦、蟹類的上好食物,所以頗為水產養殖界重視。沙蠶具有藥用食療價值,目前已被人們當作美食和營養保健品利用。因此需求量增大,除人工養殖供給餌料和食用外,對自然資源的索取也相對加劇,為了維護海洋生態平衡,合理利用該類資源,部分地區已制定相關漁業法規加強保護和管理。  

人工養殖

放養前的準備

1.池塘選擇及清整

沙蠶養殖場地以砂質、泥質、泥砂質均可, 要求池底平坦, 進水方便並能排乾池水, 池深2 ~2 .5 m , 可利用廢舊的池塘或養蝦池。池塘清整對沙蠶養殖特別重要。首先, 要將塘中雜草清除,以防在采捕時麻煩, 造成高斷殘率;其次, 翻耕池底, 曝曬;再次, 必須對敵害進行清除, 傳統的漂白粉、生石灰及新近採用的溴、氯、碘等均可使用。但在實踐中, 以生石灰最為安全, 且有改善土質的功效, 用藥量一般50 ~ 75 kg/667 m2 , 也可適當加大。在施藥時一定不能放鬆沿邊地帶, 必要時還需採用藥物灌穴手段, 以達到除害務盡之目的。  

2.施肥

投放沙蠶苗種前10 d , 每667 m2 施去渣的有機肥液200 kg 以培肥水質。  

苗種來源及投放

一是利用對蝦育苗室進行沙蠶的人工育苗;二是納潮移入自然苗;三是親體移植;四是池內親體自然繁殖。放苗季節為4 -5 月和8 -10 月, 放養密度300 ~ 400 條/m2 。  

日常管理

1.疏散密集區

經常觀察沙蠶數量的變動, 將過於密集區疏散到非密集區。  

2.加強施肥投餌

目前尚無專門的沙蠶養殖配方和合成餌料,只有根據其個體大小和食性要求自行選擇。主要投餵魚粉、豆粉等粉末餌料及攪碎打漿的小雜魚或粉碎的豆粕。投餵時一定要注意勤投細餵, 投餵過量可使池底敗壞, 導致沙蠶窒息而死。觀察生長情況, 生長不快時加強施肥投餌。前期主要採取施肥為主, 逐步增投魚粉、豆粉等粉末餌料;中後期可將小雜魚攪碎打漿或將豆粕粉碎兌水潑灑, 每天投餵1 ~ 2 次。投餵時一定要注意勤投細餵, 投餌量視水色控制。  

3.換水

池中蓄水不宜太深, 一般30 ~ 50 cm , 不需要經常排灌, 一般半月一次。進水時, 一定要加濾網, 以防敵害生物進入池內, 形成潛在危害。但要注意水的鹽度變化不要太大。  

收穫

沙蠶 沙蠶

9 月至翌年2 月即可根據市場需求分批上市。采捕時宜先行放水, 分段進行, 其採收目前尚無理想的方法和機械, 一般用釘耙將池底挖翻25~ 30 cm 。  

動物的世界6

動物是生物界中的一大類。一般不能將無機物合成有機物,只能以有機物(植物、動物或微生物)為食料,因此具有與植物不同的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以進行攝食、消化、吸收、呼吸、循環、排泄、感覺、運動和繁殖等生命活動。我們一起來研究研究這些動物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